首頁>Club>
如題,從《西遊記》的種種細節看,唐僧算不算是一種偽善呢?
4
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其實“偽善”這個詞用的不太好,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如果仔細讀完西遊記原著,你會發現他身上有太多的缺點,當然也有一些優點,至於他偽善不偽善,還得看各位看官怎麼看:

    舉幾個例子吧:

    1、三打白骨精:

    這件事對唐僧觀念的轉變非常有影響,那就是他吃了人參果,首先不說人參果是不是有副作用,比如吃了以後會把人的惡的一面暴露出來:清風明月吃了以後,就大罵唐僧師徒是小偷,跟她們一千多歲的修為十分不符;比如孫悟空偷吃了以後,無法控制自己,竟然是毀了人家果樹;再比如觀音菩薩吃了以後,就有了坐騎和金魚精下凡作亂;壽星吃了以後,就有了白鹿精下凡吃小孩心肝;連唐僧吃了以後,也是心態發生變化,不分青紅皂白趕走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也是同樣,吃了人參果以後,就是一個勁的排擠孫悟空,尤其是豬八戒,在趕走孫悟空的事情上沒少拱火……

    2、通天河執意過河:

    這一篇是在楊角風談西遊第107期詳細的解釋過。

    那國王滿眼垂淚,手撲著御案,放聲大哭道:“人身難得果然難,不遇真傳莫煉丹……”卻說那國王倚著龍床,淚如泉湧,只哭到天晚不住。三藏聞言,十分歡喜,與眾同回陳家,只教收拾走路,那兩個老者苦留不住……

    3、比丘國考驗:

    在比丘國,這種體現才是最終的暴露,把唐僧偽善的一面刻畫的淋漓盡致。

    大家都知道,如來佛祖當年成佛的時候,是在菩提樹下修煉,這時候來了一隻兔子求他保佑,天上一隻老鷹在追他,於是佛祖阻止老鷹殺生,老鷹說,他不吃兔子肉就會死。於是佛祖用身上的肉換兔子的肉,把身上的肉全部割完,才跟兔子等重,這時候老鷹才現身,原來是天帝,而佛祖就此成佛……

    忽聞此言,唬得渾身是汗,口不能言……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願與你做徒弟也。”

    其實比丘國就是如來佛祖對唐僧的一場考驗,如果他同意,我想在拔刀的那一刻,如來佛祖自然會現身,說不定立地成佛!

  • 2 # 暮有文化

    偽善?不不不!北暮認為他內心虛偽,沒有多少善在裡面。為什麼這麼說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當初,去取經本來就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想要為大唐的蒼生服務,而是隻服務於唐王。口口聲聲說的也是願為陛下西去求取真經。

    唐王也只是聽說,這大乘佛經能度鬼,被觀音菩薩擺了一道罷了,因為唐王的地府之行全是觀音搞的鬼。而唐僧看中的是什麼?看中的是觀音幻化成老和尚說的一句話:

    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頌曰:“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而唐僧要的就是修無量壽身,成就正果罷了。所以說,取經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服務於唐王,服務於唐僧自己,對於百姓的利處則要大大折扣。但是,唐僧每次怎麼說?說他取經拯救天下蒼生什麼的。還不算虛偽嗎?

    鎮元子讓孫悟空想辦法救活果樹三藏道:“此去幾時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說,與你三日之限。三日裡來便罷,若三日之外不來,我就唸那話兒經了。”唐僧趕跑孫悟空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唸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唸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唸了!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

    用孫悟空的時候,徒兒你給為師幹嘛幹嘛!不然我就唸緊箍咒!

    如此還不虛偽?那咱們接著往下看!

    明明動了凡心,徒弟一說還不愛聽!明明有意於女兒國國王,還裝作大義凜然,為天下蒼生考慮!心口不一,難道還不算虛偽?

    有人說,寧做真小人,莫做偽君子!你們感覺呢?

  • 3 # 51221444429高本岱

    唐僧是真實的行者,獨自西行去印度求取大乘佛法,是一代高僧西行求法。一路堅辛,與西遊記裡的唐僧有天壤之別,根本是兩回事。真正的唐三藏取經到譯經到臨終的舍報,唐三藏願生兜率天宮彌勒內院淨土,願生彌勒淨土。隨彌勒佛下生人間,龍華三會,三陽開泰,白陽世界亦是蓮華世界,人人皆利根,人間天堂,人壽亦長。八萬四千歲。人人成正覺,今世勤修執,不忘初心,龍華會上喜相逢,六道皆合一道。彌勒開懷笑。小說是小說家自己的內心寫照,不是真人三藏的心路歷程,人人都在西行前行的路上。願世人都在覺悟中找到真正的信仰。去迷而生信。有了正確的人生方向。人人都是個傳奇,人人心向天生。共同走向永生的天堂,塵勞往返,假我真我,天地人合。光明神明神識不滅,不墮輪迴,人道就是修大道。好好做回人義子,冥冥之中皆天意,天意造化非是虛,人間處處有神工。尋著聖蹟,找回本真。萬法歸宗。人間正是修真處。

  • 4 # 迷途世界MissingWorld

    哪有什麼善,我印象中西遊記中還沒有真正善的角色。換句話說,人類總以二元性劃分人,比如善惡,好壞等。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這其實是個偽命題,人之初其實沒有什麼善惡,人之初都是性本自私。

    西遊記為什麼會成為經典,因為這不是一部談論善惡的作品,你會發現這是一部講述每個人的人性的作品。裡面有各種無奈和糾結,在這些無奈當中你要做出判斷和抉擇,所有的惡幾乎都不是主動的惡,所有的善看起來都是偽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像社會一樣,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好人,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好事?很難定論。因為你一旦有一個出發點,對你來說是善的,可對於別人就是惡的。

    西遊記是神話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還是基於人性。記住,人性本自私,這裡的自私是個中性詞。秉著這個詞去解讀西遊記,你會洞察到每個角色做出任何決定的動機。

  • 5 # 龍貓遊戲

    其實怎麼說呢,要看你怎麼去看待唐僧這個人物。

    從經典電視劇《西遊記》來說,唐僧一直給人一種“掃地恐傷螻蟻命”的善良人。金蟬子轉世,這算是什麼?重修!而且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也補就是佛說的“人生來皆苦,或者是經歷磨難方能修成正果!”

    但是說了這麼多發覺沒有,在《西遊記》裡沒有直接的說唐僧到底是善良的還是什麼,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觀眾覺得他善良,但是善良慈悲不正是出家人的根本嗎?不是嗎?

    而再來看網上那些對於西遊記的分析,大概意思就是顛覆我們隊西遊記的認知吧,裡面人性,現實被一一的解析出來,不得不說讓人細思恐極。應該大家都有印象,網上那篇關於真假猴王的解析。真的悟空早已在那個時候死去,而後來的不過是那個假猴子,分析的有理有據。不過對於這個瞭解得並不多,只是莫名的覺得心酸!

    還有人說西遊記就是上司與下屬的什麼什麼諸如此類,這樣來說的話,西遊記沒有真正善良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目的,當年兒時醉喜愛的西行不過是現實殘酷的寫照而已!老實說這種論斷雖然能讓我啞口無言,但是我真的不能接受,這已經不是說侷限於一個唐僧到底善惡的問題,而是整個西遊記就是一個大天的騙局!!!

    又看在《悟空傳》裡,悟空被塑造成一個真正的反抗英雄,而整個取經只不過是金蟬子和如來的一個賭局罷了!裡面印象深刻的橋段有很多,比如悟空一棒子把唐僧打死了(後面的劇情記不太清到底金蟬子活了沒有,好像是沒死!)又比如沙悟淨是打破天宮王母娘娘的一個杯子而被貶下凡間,又比如白龍馬愛著金蟬子!又比如悟空最後的抗爭與嘶吼!而八戒與嫦娥的故事也做了修改。在最後的結局裡,當知道這一切不過是早已安排好的局,唏噓不已!

    悟空的一生都是在抗爭,生來直到死去。如來和金蟬子的賭局就是說到底有沒有人能逃脫掌控?悟空就是他們的棋子。就結局而言,有的人說金蟬子還是贏了,因為悟空最後也沒有妥協,選擇站著死去,而有的人說如來並沒有輸,因為悟空已經沒了,或許以後再也沒有如同悟空一般的抗爭者!

    說千說萬,不要糾結於唐僧到底善不善良或者說他是偽善。整個西遊記的故事,對我而言,在那無數個等待在電視機前看西遊記的我,他無疑是善良的。這不就夠了嗎?關於人性,還是不要想太多,經不起揣測!

  • 6 # 香港老片迷

    央視版《西遊記》最為經典,可謂是家喻戶曉,孫悟空的英勇,豬八戒的搞笑,沙僧的老師,唐僧的善良,各個人物性格鮮明,這個版本的《西遊記》深入人心,那麼唐僧到底是不是電視劇裡面演的那樣子?是一個善良的得道高僧,那就要翻看原著《西遊記》裡面找答案。

    我們就那拿,原著中唐僧對孫悟空的態度舉例,比如:偷吃人參果那段,當鎮元大仙捉住師徒四人,我們看電視劇,孫悟空替師傅,捱了鞭打,唐僧那擔心的表情多麼心疼徒弟,可是原著中,是這樣的劇情,鎮元子把師徒四人綁在柱子上,孫悟空替唐僧捱打之後,唐僧還抱怨孫悟空,都怪你這個潑猴,偷吃人家果子,打爛人家的果樹,我啥也沒吃,這下也害了我被抓,孫悟空說:我都替人受了鞭打,唐僧卻說:雖然沒捱打,但是綁的我疼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歲以上的農民工,身體健康,而且有勞動能力,進城打工為什麼不好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