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不意馳
-
2 # 永存你
先幹掉它軍事基地,二全力幹掉航母,三切斷後方支援,補充一句幹掉軍事基地同時衛星資訊同時幹掉,它就成聾子瞎子怎在精準了,無窩可歸敗的無家可歸
-
3 # 飄散的夢
首先美國雙航母艦隊基本可以應對一場區域性中型戰爭了,所以其打進能力確實毋庸置疑,如果進行海面決戰,目前全球沒有對手,但是如果假設他是進攻中俄這種放空體系比較完備的國家的內陸,其結果就不好說了,按照目前航母的作戰半徑,要想打擊中國,必然會給中國近海大量反艦導彈的集中公里,利用立體的放空體系及指揮體系,業也許會有大批次軍事目標被摧毀,但是航母艦隊估計也是會折戟沉沙
-
4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經受不住!
沒有完全獨立的現代戰爭體系的國家,面對如此規模的打擊力量,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像徵性的抵抗。
這樣規模的軍事打擊力量,如果沒有了道義層面上的顧慮,肆無忌憚地大打出手,絕大多數國家是根本無法承受的。
7000個目標?一般體量的中小國家有這麼多的重要戰略目標麼?如果將所有的變電所、橋樑、通訊樞紐、大型建築、水庫都計算在內的話,一星期後,整個國家就崩潰了。回到新石器時代的惡夢定將成為現實。
除了少數幾個自身擁有完整的現代戰爭體系的國家,比如中俄。雙航母編隊即使想要有所作為,首先還需要考慮周全艦隊自身的安全。而距離打擊目標太遠,超過了戰機的戰鬥半徑,其作戰能力勢必又大打折扣。
單說一點吧,航母艦隊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打擊力量,必須依靠天上的軍用衛星網路作為眼睛,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而對手如果擁有定點清除衛星的空天作戰能力,航空母艦就成了無頭蒼蠅,它的打擊能力則完全化為烏有。即使能夠保全住自身都為萬幸了。
真正大國之間的角力,單憑兩個航母編隊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雙方必須要鄭重其事地考慮好~~整個人類社會的前景,是否值得即將走向毀滅?
有理智的國家、民族、政治決策者都不會貿然行事。
相關內容
- 航母艦隊協同作戰時是怎麼指揮其他艦船的?
- 航母是移動的機場,如果用中程導彈和巡航導彈集中攻擊,航母會不會成為艦隊的累贅?
- 《紅色警戒3》中要如何對付盟軍的航母艦隊?
- 英國最新航母加入美海軍艦隊,英國現在的海軍力量怎麼樣?加入美艦隊是在刷存在感嗎?
- 航母艦隊和驅逐艦艦隊,誰的戰鬥力強?
- 如果出現一支純粹由目前主流航母組成的艦隊,是不是可以稱霸世界?
- 二戰時期,日本大力發展的陸軍航母艦隊,最終結局如何?
- 航母必須要有艦隊保護才能發揮戰鬥力,那核動力航母配上普通艦隊,是不是大大制約了戰力?
- 既然這樣,為何伊朗不主動出擊,開闢海外戰場,派得力人員威協美國所有航母艦隊?
- 如何看待美國繼續向中東增兵及伊朗是否有能力用導彈襲擊美軍航母艦隊?
雙航母編隊一週可以打擊7000個目標,摺合每天1000個,每艘航母500個。你想的太簡單了,也太複雜了。
美國在一個地區駐紮一個航母編隊是常備值班,雙航母編隊往往用來威懾。雙航母編隊比較常見,像96年臺海危機,美國就出動了雙航母編隊,以當時中國的軍力,除了原子彈,其他任何武器都無法威脅美軍航母艦隊。而像03年,美國打伊拉克,動用了8艘航母,難道每天有將近4000個目標要打擊?那個殘廢的伊拉克也配?你的問題根源在於不知道什麼叫打擊目標。
美國艦載作戰飛機三大作戰任務裡,其中之一就是前線打擊任務模組,要求航母儘量靠近作戰陣地,要求飛機連續作戰能力和頻繁起降能力,飛機往復於航母和陣地之間,而且飛機的打擊效率會很高。作戰飛機就像小區快遞一樣,往復於快遞中心和客戶之間,而且也像快遞一樣,每次不只打擊一個目標。在艦載預警機和作戰指揮中心的排程下,每一架飛機都高速運轉著。其實,這個效率遠不止每天每艘航母500個目標,那為什麼會有7000個的說法呢?
就在於雙航母7天作戰日期的前提下。
雙航母,可以解決一些低強度的地區爭端,可以代表美國插手當地事務的決心,但雙航母只夠應付美國理想狀態下的戰爭強度,比如中國周邊經常出現雙航母編隊,因為單航母編隊根本不夠看。
雙航母編隊這個使用標準在於艦隊防禦壓力,比如在周邊戰爭國家不是強國的狀態下,雙航母可以抵禦的住打擊幾天,剩下的幾天就是美國在打目標了,這個時期最高效,也就是雙航母編隊一週打擊7000個目標的由來,目標可以是坦克,可以是防空導彈,可以是居民區,可以是帳篷。當某些第區威脅程度不夠,美國用一艘航母就可以的情況下,那麼美國總統的電話可能比航母還管用。同樣在某些地方,雙航母編隊無論是威懾力還是作戰能力,都不足以壓制當地局勢?難道要在讓8艘航母過去?這個時候,政治比武力重要的多。
當年美國敢用8艘航母前後打了兩次伊拉克,就是因為政治上風險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