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下光影
-
2 # live辰
那個年代過來的人經歷的什麼你們可以從很多書籍中查詢得到,作為導演不能把自己想呈現出來,是由於廣電總局有很多條條框框,越線了就不能播出所以只能用修飾的手法來表達,這正在藝術的偉大。從姜文導演拍的幾部電影從太陽照常升起到讓子彈飛在到邪不壓正都能看出電影中續寫的意義。
-
3 # Ditelish
姜文的電影,完美詮釋了電影是一個造夢的過程,他的電影除了《Sunny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大眾更為能當個故事看完之外,其他的作品都是藝術品。
藝術的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強勢的,“我表達我的,這就是我要說的,我思維中一切就是我獨特的語言”,至於大家懂不懂,能不能get到點,對於藝術作品不重要,比如《一步之遙》中,最後在掉落的過程中,他還自言自語,我死了嗎,超現實主義,或者後現代,隨便你怎麼理解,這是對於知道點設計史或美術史的人也許這麼解讀,更多的人看不懂的時候覺得他的高度註定是要告訴你一些什麼的,個人認為姜導沒什麼要隱喻和折射的,他在採訪中說的也是真的,對於電影,他早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因為他是從《芙蓉鎮》,《北京人在紐約》,《有話好好說》這樣的作品中慢慢走到了現在,很多東西早已內化,他只想說他的,這是他想分享給你的
-
4 # 此刻電影
姜文:給觀眾一杯酒
許三孚 2017-08-11 14:18:25一九九一年,香港。
影評人焦雄屏問毫無導演經驗的姜文,中國這麼多導演,哪個優秀?姜文說,現在沒有,以後會有。焦雄屏問,誰呀。年僅二十八歲的姜文說,我!
二十一年後,他證實了自己這句話。
他說,他給觀眾的是一杯酒。有的人接過這杯酒,大喊一聲“好酒”後便不省人事。
但釀酒的人只管釀,不在意最後落進誰人肚中。
每次觀看他作品時,都會想到劉瑜在自己的作品——《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一書中對安·蘭德筆下的建築師霍華德的描寫:“霍華德這個完美的人之所以能堅持自我是因為蘭德賦予了他兩個秉性:絕對的才華和對他人意志絕對的絕緣,而這兩個秉性幾乎是反人類的。”
我並不瞭解姜文,但在我心裡姜文特別接近這種“反人類”的狀態。不能說他就是那個我們最想成為的人,但他擁有所有理想主義者的理想——可以肆無忌憚地做自己。
如果說驚人的才華可以進行自我意識辯護,那麼為什麼有才華的人不能堅持自我呢?現實總是潑冷水,但你要做的,是先別急著否定自己。
拍電影的人如此,電影本身也是如此。
姜文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起《太陽照常升起》:“人生沒有起承轉合,只不過是因為現實而被動裝上,但那個跟你們的生活感悟不是一回事,那是電影偽造的生活。”
若說《鬼子來了》可以讓觀者直麵人性,裡面那句”我們殺不了人,也不想殺人“,便讓人感覺如芒在背,相較於歷史寫意,透過人物所表達的文化內涵才是影片的核心之筆。
崔健說,《鬼子來了》來了像一個奇蹟,《太陽照常升起》像一塊天鵝絨。在我看來,如同《長天過大雲》的扉頁,在黎明要來臨的時候,路上跑著一個人,後面跟著一輛火車。
從鞭撻人性,到和盤托出對生活的感悟,姜文在這條路上走得漂亮並且 穩當。
一九九一年,那個自信到令人咂舌的無名小輩,在二十一年後,拍出了四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影片。
而他迄今,一共只拍過五部電影。
你不能嚮往平庸的年代擁有自由無束的風,你不能喚醒一個庸人草莽鐵馬般的英雄夢想,因為現實永遠不可能順從你內心的方向。
無妨。
那就讓子彈飛一會。
回覆列表
姜文是位優秀的演員,他也是一位優秀的導演。無論如何你不能說姜文的電影有什麼過多的隱含意義在裡面。
電影是抒發情懷的,如果表達了隱喻在裡面,說明您還是對其中的某些場景有共鳴。電影本來就是想獲得觀眾的共鳴才能達到電影需要達到的文藝目的。
姜文電影所抒發的感情實際上是令人感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