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南詩丐

    理論是恆星不會貪了黑洞,否則違反了一般推理邏輯,因為黑洞是為形的宇宙氣旋,而恆星是正物質,兩者不是一個物質概念。

  • 2 # 科學黑洞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恆星和黑洞的組合在宇宙中也是常見的,因為如果是大質量恆星和小質量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結局就是黑洞和恆星的組合。

    黑洞是緻密的天體,而對於恆星是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就顯得越疏鬆,像一團棉花一樣。黑洞會在和恆星相互纏繞的過程中不斷的稀釋恆星的物質。如果恆星質量過於巨大,恆星把黑洞吞噬到內部,相同的結果黑洞在恆星內部開始吸食恆星的質量。恆星和黑洞差別的地方並不是質量,而是緻密程度。按照目前的觀點黑洞可以一直去吞噬,恆星的質量大一點的差別可能就是需要的時間久點而已。以下是黑洞吞噬一顆恆星的模擬,恆星過來的瞬間被挖掘吞噬。

  • 3 # 時空通訊
    黑洞之所以可以吞噬一切,並不是它的質量最大,而是它具有無限的曲率和密度,也就是無限的引力和重力。

    引力是什麼?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就是大質量天體對周邊時空的扭曲和變形,也就是空間的幾何變形,所以又叫時空曲率。

    黑洞就是這樣一個天體,只要接近它進入了它的史瓦西半徑,這個引力就變得無限大,連光線也無法逃逸,也就是說它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每秒30萬公里都無法逃脫。

    而這個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沒有有靜止質量的物體能夠達到光速,所以所有的物質都要被黑洞吞沒。

    比黑洞質量大的恆星也是如此,黑洞就是靠吃掉這些大大小小質量的恆星越長越大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有400億個太陽質量,就是靠吃了若干億年恆星長大的,恐怖吧?

    為什麼同樣以質量取勝,而大質量恆星卻打不贏黑洞呢?

    這是因為大質量恆星的引力雖然很長程,影響到若干光年,比如太陽的引力影響半徑就有1光年,但這種引力是弱力,引力並不大。比如在太陽表面,擺脫其重力拉力的逃逸速度只要617.7公里,但到了1光年遠還是它的引力範圍。不過這麼遠的地方就很微弱了,只要稍有點動能,就能逃脫其引力了。

    黑洞的引力與大質量恆星正好相反,它是大質量天體坍縮到自己的史瓦西半徑以下了,它在這個範圍裡就無法立足了,就只能無可奈何的向中心那個沒有體積的奇點無限的墜落。

    而其引力影響雖然也很遠,但要到史瓦西半徑以內,這個引力才變成無限大。恆星只有靠近黑洞的視界,也就是史瓦西半徑以內,才會被無限的曲率(引力)所吞噬。

    恆星的體積很大,史瓦西半徑相對很小,基本上在恆星的中心,物體是無法靠近的。物質即使穿越進恆星裡面靠近了其史瓦西半徑,由於其核聚變的膨脹張力,也會把它彈出來。

    所以恆星表面那點引力(曲率)與黑洞史瓦西半徑內無限引力(曲率)相比,就毫無扺抗力了,這就註定了恆星無法與黑洞抗衡,只能成為黑洞的犧牲品。

    那麼黑洞視界(史瓦西半徑)有多大呢?我們來設想一下。

    如果我們太陽坍縮成一個黑洞,其史瓦西半徑就只有3公里。也就說如果太陽變成一個黑洞,天體要靠近它到3公里以內,才會被它無限的曲率吞噬掉。

    地球如果變成一個黑洞,史瓦西半徑只有9毫米。如果有什麼物體靠近這9毫米就會被無情的吞噬掉。

    但大家放心,太陽這樣質量的恆星是無法形成黑洞的,因為形成黑洞最小質量都需要太陽質量的1.4倍,而恆星晚期死亡前還要發生大爆炸或者紅巨星拋掉自己大部分物質,只留下中心一小部分物質坍縮成一個較小的星體。太陽只能形成一個地球大小的白矮星。

    天體視界(史瓦西半徑)與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的天體史瓦西半徑成比例擴大。

    由於黑洞視界(史瓦西半徑)內無限的曲率和密度,恆星表面那點曲率和密度完全無法與黑洞抗衡。

    而且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並不是黑洞實質,黑洞實質是視界最中心那個無限小沒有體積的奇點,所以所有的恆星都無法真的靠近黑洞,在靠近其史瓦西半徑範圍時就被撕碎慢嚼細嚥掉了。

    這就是恆星幹不贏黑洞的原因,黑洞是宇宙天體食物鏈的頂端天體。

    就是這樣,不知道大家明白了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考研,父母不同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