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畝仙客

    榴蓮原產地是汶萊,古中國稱汶萊是泥國。榴蓮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廣東,海南都有。可古時候,廣東,海南都是偏遠之地,人居住的很少,所以不怎麼受重視。當然,描寫榴蓮的詩也有一些。自己百度吧。

  • 2 # 520小郭子

    榴蓮的主要功效有:

    1、滋陰壯陽 2、增強免疫力 3、治療痛經 4、開胃促食慾 5、通便治便秘 6、預防和治療高血壓 7、防癌抗癌

  • 3 # 紅木知識達人

    王致和好像寫過一首這麼臭的東西長得又醜,而且渾身帶刺兒有什麼可寫的呢?劉邑有嗜痂之癖,海畔有逐臭之夫,這些都為古人所不齒,更不會有人讚美。現在人可以寫一點吧,說它滋陰壯陽也好,說它能夠預防癌症也好,隨他吧。

  • 4 # 史味人生

    榴蓮是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果子,可為什麼宋朝詩人王質的詩中有“何藥能醫腸九回,榴蓮不似蜀當歸”的句子呢?難道說宋朝就有“榴蓮”的存在了?宋朝出現的“榴蓮”是一種藥

    王質詩中出現榴蓮二字的時間早於鄭和下西洋200多年,但是此榴蓮非彼榴蓮,研讀王質的詩,發現“榴蓮”對應的詞是“當歸”,而眾所周知當歸是一種中藥,所以王質所謂的“榴蓮”其實是一種中藥。

    新版《本草綱目》中記載:榴槤可供藥用,味甘溫,無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氣。

    最初的《本草綱目》中沒有榴蓮和銀耳,有專家認為《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榴蓮”其實是“韶子”,也就是紅毛丹,分佈在廣東、廣西和雲南。

    所以王質的“榴蓮不似蜀當歸”中對應的是“腸九回”,和韶子“主治痢疾、心腹冷痛、瘡瘍”的藥用效果如出一轍。

    明朝榴蓮正是傳入中國

    中國第一個吃榴蓮的人是鄭和。鄭和在途徑馬來西亞的時候,發現了榴蓮。鄭和回國後,將行經眾國的政治、風土、人文、物產等狀況紀錄下來,彙編成《瀛涯勝覽》,在這本書中,便提到了榴蓮:

    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焉’,如中國水雞頭樣,長八九寸,皮生尖剌,熟則五六瓣裂開,若臭牛肉之臭,內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塊,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慄。

    很明顯這是榴蓮,《瀛涯勝覽》中對榴蓮的記載是中國官方的典籍中對榴蓮的最早的。

    對於鄭和發現榴蓮還有一則小故事:

    話說,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和船員們數月不歸,所以思鄉心切,一日無意到了一座小島,發現當地一種植物從未見過。雖氣味難聞,但美味無比,化解了這些流洋海外的人的思想情緒。所以鄭和便把這種水果命名為“榴蓮”,取其流連、留戀之意。

    話說,留戀二字也的確符合“榴蓮”的特質,很多人第一次吃榴蓮都是無意識的,結果反而愛上了這個味道,自此留戀忘返,隔段時間就像吃一點。

    榴蓮=水果中的香菜

    而榴蓮可以說是水果中的“香菜”了,不同的人對於榴蓮的態度非常極端,喜歡的漸及上癮,不喜歡的那真是一口也吃不下。

    雖然中國對於水果榴蓮的記載最早追溯到明朝時期,但囿於當時的運輸條件,且中國也沒有榴蓮生存的土壤,所以一直未能栽培成功,沒有大面積種植,明清兩朝吃過的人也不多。最近幾年也只是在海南興隆熱帶植物園栽培成功,但是味道嘛,就相差很多了。

    中國大陸榴蓮是最近幾十年才慢慢火起來的,現在進入超市,榴蓮都是常駐水果了,但這也沒有讓所有人都愛上榴蓮。仍然半數人是掩著鼻子路過榴蓮攤的,待都不願意待,更遑論“流連”了。

  • 5 # 帶狗走天涯

    榴蓮是屬於熱帶水果。相傳在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他的艦隊路過了今天的東南亞地區。在品嚐當地特產水果中,就發現了一種水果,吃得鄭和嘖嘖稱讚。又因為榴蓮在當時是一年一熟。鄭和走時便命其名為“留戀”,後人故而取其諧音“榴蓮”。

    所以當引入中國後,榴蓮還是屬於名貴稀罕物種。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見過或者吃過。

    傳播度有限,描寫榴蓮的詩文也就少之又少。再者,以前詩人那麼多,有名的詩人寫的詩才能被儲存下來。少見也就不足為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威RX5到底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