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193340467

    人格 人類本性範圍 人格分裂 超出或者破格人性範 超出超越 就像破繭化蝶 破格就像撥苗助長 要麼成佛 要麼成魔 孤獨是人類的定義 超出人類本性空間範圍的精神空間 就不存在孤獨了

  • 2 # 鵜鶘心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假設,腦洞不小啊,那我就和這麼有趣的你一起來探討一下。我估計你看了不少關於“人格分裂”方面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吧,認為所謂人格分裂就是一個人裡面住著兩個以上的人,他們各自做著自己,他們有些是渾然不知另一方的存在,而有些甚至是可以和自己的另一些人格相互溝通,或敵或友?!基於這樣的解讀,你或許會覺得,一個患有人格分裂症的人,其體內住著好幾個夥伴一起寄居在同一皮囊內,他們並不孤獨?

    我在此不想用那些高深的心理學知識來解釋人格分裂症,這種網上隨手一搜,都能知道個一二三四,我就嘗試用提問者對人格分裂的解讀來一起直面孤獨究竟是怎麼樣的?假設,我們現在的非獨生子女家庭,兒時成長的時候都有一個年齡相仿的同伴,他們就不會感到孤獨了嗎?而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為沒有玩伴,則大多是孤獨的嗎?好像不能這麼機械地來看待這個問題吧,孤獨或不孤獨,和其身邊有沒有一個伴,不一定呈正相關吧。

    按照這樣的邏輯,人格分裂症的患者體內的幾種共存的人格,他們未必形成一種陪伴關係,即同一皮囊內確實住著好幾個孩子,但是孤獨的我可以依舊是孤獨的。不知道我如此的描繪,你能看懂嗎?說得再直白一些,有些孤獨的人是身邊沒有朋友;而有些孤獨的人似乎身邊從不缺朋友,但TA依舊孤獨;有些人到處樹敵,處處與外界作對,但是TA從不感到孤獨;而有些人則真的好比獨孤求敗,TA渴望一起成長的同伴……而人格分裂患者體內住著的“鄰居”也是這種情況,有些是老死不相往來;而有些是表面上很友好的鄰里,但是孤獨感依舊;有些是惡鄰相向,不打不成交;而有些是各自為陣,孤軍奮戰……我想問:沒有人格分裂的你,你覺得孤獨嗎?

  • 3 # 暖心理

    猜測提問者的意思是,當自己是一個人的時候,會體會到孤獨,所以,如果一個人可以人格分裂為多個人的話,那就可以互相陪伴,而不會感受到孤獨。

    很抱歉,答案是:不可能。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龍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孤獨章節中提到,有三種不同的孤獨:人際孤獨、心理孤獨和存在孤獨。

    人際孤獨是指孤身一人是體會到的孤獨;而心理孤獨是我們有時即便在人群裡,即便有人陪著一起吃飯一起度過,但如果內心沒有建立連線,沒有充實感的話,還是能夠感受到內心的缺失。

    人際孤獨和心理孤獨是可以透過人際關係和內心的充實感來緩解的,但是“存在孤獨”的存在說明,即便我們和別人有著最圓滿的溝通,或者是有著最高程度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整合,這種孤獨也不會消失。因為“存在孤獨”指的是個體和任何其它生命之間存在著的無法跨越的鴻溝。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說明明自己的生活很豐富,有好的工作,好的人際關係,美滿的家庭,但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體會到一種深深的獨孤感。

    所以,人,生而孤獨,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人格分裂在精神病學上是一種解離的狀態,即一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以及對環境的正常整合能力被破壞,以至於他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整體性,無法整體地理解這個世界,以及接受到資訊,簡而言之,就是從正常人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思維邏輯是混亂的,表現為會認為自己是好幾個完全不一樣的獨立的人(多重人格)、或者幻聽幻覺等。

    而在解離的狀態裡,他們是無法感知到另外一個人格的存在,而是完完全全以這個人格在行動,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人格分裂的話,就有兩個人可以互相對話,互相陪伴而不孤獨。可能還會因為以兩個人格或多個人格的存在而體會到雙重或多重的孤獨。

    然而,正如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一樣,孤獨感也不例外。孤獨在很多時候給我們創造了獨處的空間,而帶來了創造力和豐富的知識沉澱。我們不能沒有孤獨的時刻,不能沒有孤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兒程式設計教什麼,有必要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