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碧雪清風

    甘地只是一個活動家,算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在印度這個魚龍混雜的是非地,在英印時期是非暴力不合作對抗英國的旗幟,在印度獨立後,卻因其脫離印度國內的實際情況,太過理想主義,故而被印度的實權保守派給刺殺了!

  • 2 # 太囉嗦125

    印度的獨立,實際上是國際社會聲援支援的結果,不值得稱道,主要是印度社會舊勢力及其結構沒有打破,相比英皇統治時,舊勢力對權利的掌控更加強大了,被所謂成功衝昏頭腦的肝帝,想借著光環改革,必然觸動舊勢力的利益,那麼對國家和民族毫無掌控力的肝帝,只有一死以圓夢了。印度人民頭上的兩座大山,他們只意識到了一個種姓制度,而另一座佛教信仰卻沒能意識到,這兩座想單獨搬到任何一座都是不可能的,一個圈養性奴的教派是善良的,這本就是最大的謊言,就好比,我殺你還要告訴你,是為你好,為讓你早日脫離苦海早日投胎,而你殺人就是十惡不赦一樣,偏偏你還信了,這就是印度社會印度人,愚昧而不自知,等何時印度人砸毀寺廟砸碎佛像時,他們才真的有勇氣有能力改變他們自己的生活,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這是思想認知的問題

  • 3 # Nicket

    謝邀,聖雄甘地是印度民主的奠基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創立者,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人物之一。但是,即使甘地再偉大,我們也不能忽視印度社會的複雜性。其一,印度有嚴格的種姓制度,高種姓人群又有完全能奴役欺凌低種姓人群的權利,這與甘地提出的民主制度完全相悖,甘地勢必會遭到高種姓群體的記恨。第二,印度在獨立時並非處於完全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而是一種半封建甚至是半奴隸的制度,按馬克思理論的這種制度是達官貴人和貧苦百姓形成兩極分化的制度,而在獨立之前,這些印度的達官貴人往往與英國殖民者勾結而獲取利益,而在獨立之後成立的民主體制也必定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所以甘地同時也會遭到達官貴人們的記恨。其三,教派鬥爭的錯綜複雜,甘地自知印度宗教複雜,產生的社會矛盾極其嚴重,所以甘地一直在努力平衡各個宗教的爭端,以避免印巴分裂。但是印度人主體信奉印度教,並對其他教派有很大的歧視。甘地的做法也勢必會招來印度教極端分子的仇恨,遭其暗殺。第四,甘地與國大黨的分歧,雖然國大黨至今還在尊敬甘地,但甘地與國大黨的分歧不容忽視。印度獨立之後,國大黨執政。但是國大黨的政治路線也開始與甘地的民主設想逐漸分道揚鑣,甚至在印巴問題上完全向左,甘地提議過讓真納當總理的建議幾乎觸及到國大黨的利益。所以,在國大黨內甘地往往更像是一尊神像被供奉著。在這裡,也不排除刺殺是否有國大黨的參與,或者國大黨知道情報但並未採取行動保護甘地。

    甘地的遭遇的確讓人感嘆吹噓,他離世前最後一句話是“噢,羅摩!”,翻譯過來就是“啊!我的上帝!”雖然是短短的一句話,或許也是甘地一生真正的寫照。

  • 4 # 18851197350

    不僅僅是甘地,還有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均死於刺殺,印度國內有一百五十多個民族,大小几十個宗教,上百個宗教派別,數百種語言,情況比中國還要複雜,拉吉夫甘地和英迪拉甘地就是死於宗教衝突。

  • 5 # 閒看秋風999

    每年10月2號,是印度的獨立之父“聖雄甘地”的生日,是印度全國性的節日,也是國際非暴力日。

    有關甘地的死因,其實也很簡單——當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被煽動起來後,再想平息下來,就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

    聖雄甘地就是這樣一個犧牲品。印度獨立,需要的是一種民族主義,但是甘地關於建立在宗教多元化基礎上的獨立印度的構想,在20世紀40年代初受到了一種新的穆斯林的挑戰。

    1947年8月,英國承認穆斯林政權獨立。這時的印度被分割成兩塊領土,一個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

    當許多流離失所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錫克教徒前往他們的新土地時,宗教暴力爆發了,尤其是在旁遮普邦和孟加拉邦。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為了制止宗教暴力,甘地四處奔走,八方呼籲,甚至以絕食對宗教暴力進行抗議。但是,狂熱的印度教徒沒有誰買他的賬。

    1948年1月30日,甘地終於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之下。一名極端印度教分子向甘地的胸口發射了三顆子彈,刺殺了甘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身邊的人有哪些讓你哭笑不得的“神”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