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根老鐵
-
2 # jordan25
這完全是偽問題。如果僅就流行音樂而言,說華語音樂落後於歐美音樂還是說得過去的。但就音樂角度而言,歐美流行音樂相比於古典音樂,也難說進步二字。所以,反過來,華語音樂沒必要以歐美流行音樂做標杆,因此,華語音樂“落後”歐美也就無從談起。
-
3 # 化虎龍
是因為華人是世界上最具有包容性的人種,任何文化都可以體會出其中的美來,所以無論是別的國家的電影,歌曲都能從中尋找出自己的感覺。而西方人的包容性遠遠比不上我們,他們只愛自己的文化,對外來的都很排斥。所以,我們的電影,歌曲,他們接受不了,也聽不出其中的滋味。
所以,華語文化的接受者,只有我們。而西方文化,則是包括我們在內的全世界。
-
4 # 村裡歌神直播
為什麼?有本事的沒有通道出不來 沒本事的有關係 可以到處製造話題曝光 接著掙大錢 還需要練什麼功 加上國內要死不活的腔調唱法 固步自封 沒有對比還好 一同臺全軍覆沒 這臉被打得啪啪響
的確我們一直在講,華語音樂落後國際上很多,要慢於歐美更是慢於日本南韓。尤其是在今年Jessie J參加了《歌手》之後,大家更是對我們與世界一流歌手的差距感嘆。蒐集了一些資料,我有這樣幾個觀點和大家交流。
華人對唱功不夠重視,更加在意旋律和歌詞當代最有代表性的歌手,莫過於周杰倫了。而周杰倫眾所知周不熟與唱將,而是比較吃香的“唱作人”。回想臺灣音樂的黃金年代,羅大佑自己嘲諷自己唱功來看不算是一個合格的歌手。李宗盛更是也不是以唱功見長,粉絲說靠的都是“真情實感”對他更是無限寬容。就連五月天的阿信,在幾年前都被哥迷發現聲帶機能明顯退化。
唱功在華人眼中一直還是不被在意的,在華人眼中,更加喜歡和在意作品的表達,對於歌手本身的唱功顯得寬容的多。這導致在唱片市場上很多有了唱作人標籤的音樂人越發的不在意唱功,這間接使國內能拿得出手的音樂人越來越少。
娛樂產業的錢太好賺,年輕歌手疏於打磨自己的唱功前陣子張藝興登上了世界十大音樂節之一的的舞臺,引起了熱議,大家都覺著張藝興給華人長了臉。在歐美唱中文歌,讓華人驕傲。並且因為他出色的表現,登上了多國推特的熱搜可以說非常牛了。
▲張藝興在芝加哥Lollapalooza
近幾年國內尤其是小鮮肉們,因為他們粉絲眾多,參加各種綜合節目或者活動都能帶去龐大的流量,因而他們的出場費非常的高,賺錢賊容易。而在南韓,即使是小鮮肉也是要經歷嚴格訓練的,並且收入也遠不及中國。國內青年音樂人因為疲於為錢奔波,除了休息時間也減少了他們的自我提升的時間。前陣子自稱youngOG的吳亦凡,被網友噴個夠嗆,其實也是因為有那個心,沒那個實力。
▲吳亦凡
對於他們其實全世界的頂尖製作人已經可以隨便請了,基本不存在音樂理論和理念上的偏差。張藝興算是一個正面的例子,如果國內青年流量音樂人足夠努力,“張藝興”們會越來越多,這種在國際舞臺上演唱的事兒我們都不會當做新聞。
文化傳統不一樣,流行音樂的根在美國對於黑人的旋律性,我們應該都是認可的。而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在旋律上都不太擅長和喜歡,也可能是因為這,我們的唐詩宋詞只留下了詞卻沒留下旋律。
美國的黑人給美國帶去了hiphop,黑人工作之餘的battle讓世界變得peace&love;黑人帶去了funk、爵士帶去了R&B,加上後來與白人的搖滾融合,讓他們有著極其深厚的流行音樂文化,和亞文化土壤。
而在國內,民歌還沒有被充分發掘出潛力。很長一段時間,對於西方音樂的學習很長一段時間大陸都要接收港臺加工過的文化,這都影響本來就“學習慢、不愛學習”的華語樂壇和“國際接軌”。
不過在這個時候,對於唱功,我倒是覺著我們不缺唱功厲害的,畢竟我們中國有那麼多音樂高校,人口基數大唱功厲害的人應該會有很多。我覺著不算是一個問題,比如《歌手》第一季的黃綺珊,放到國外也是個厲害的vocal歌手(唱功比較厲害的唱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