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全國連鎖火鍋店營銷案例,如下:
這是我前天去武漢經開永旺店吃飯經歷的真事,我自己本身就是開實體店的,經常在網上和大家分享營銷策劃的,這個營銷策劃讓我眼前一亮,店鋪的名稱我就不說了,是一家規模挺大,也是一家全國連鎖的重慶火鍋店,他的營銷是這樣的,如下:
這個策劃的“立竿見影”部分是:
1、一張摺疊的選單上每個菜品標價是普通價x元,會員價x元,會員價要比普通價便宜2-10元,反面大字寫明充值300元,可以辦理會員,卡里有餘額350,多送50元;充值500元送得更多!
我當時看到這個選單馬上被吸引,因為紙質、樣式設計的還有質感,裝修店鋪也挺大,最讓人深刻的是會員和非會員的強烈對比,只要有4個人一起,吃到200多很正常,那麼80%的人一定會去充值300元的會員,包括送50元和價格優惠 客戶可以放開來吃,即使吃不完下來過來再續費充值也挺好!
至於那個掃碼,我覺得也挺巧妙,實話實說,我掃碼了,除了貪便宜我還有一個目的是想看下他的整個營銷過程,對絕大多數的客戶來說3元一份葷菜誘惑掃碼肯定是夠了,而且就餐的情景是,客戶點餐後一般沒事做,除了閒聊下掃碼是很順手的事!
這個營銷其實不復雜,但是對於鎖定客戶,成為會員,還有引流線上,分享傳播都很到位,但是後面的體驗讓我挺失望,如標題說的“不推薦”,如下:
1、拿葷菜為例,標價和商業圈連鎖火鍋店差不多,但是分量連一半都沒有,比如,毛肚,48元一份,會員少幾元,服務員端上來的一大碗,表面全覆蓋,但是隻有一層,下面是冰沙,數了一下,只有8片
如果店鋪開在星級酒店,還行,開在大型商圈,即使對比海底撈,這個價格和分量,也是讓客戶不好接受的,鴨腸、肥牛其他的葷菜基本也是這樣!
和我一起吃飯的還有3個朋友,不誇張的說我們如果吃好,人均消費得200元,實際情況是3個朋友包括我全部覺得不值得,我們接下來並沒有多點餐,而是叫來服務員詢問目前的點菜費用,也就是馬普吃到350元辦理初級會員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這家店不僅僅失去了我們4位客戶,而且我們傳播的客戶也不會來吃了
這只是分量部分,後面讓我覺得不錯的吸引會員部分更不科學!
後續結賬才知道他的會員使用規則是每次只能使用會員卡里80%的金額,多餘的部分要麼補差價,要麼在充值!
我不得不說透過限定會員使用會員卡的金額權利來鎖定客戶是一個愚蠢的營銷行為,類似於你把金額存在銀行,然後告訴持卡者,你存在我銀行的錢每次只能取XX元,你要知道你只是一個私營餐飲店,這種金額的使用限定一定是會讓客戶極其反感的,我的會員裡還有餘額80元,但是我不會再去消費,我送給3位朋友會員,他們也不會去,即使裡面還有80元
需要定位,拍照評價再分享,其次他說的一份,是三個菜品選擇一個,比如1元,是獲得豆芽,白菜,生菜中的一個,從他文案的排版來看,我們都以為是三種都有,只是小分量,服務員解釋是三選一,當然,他可以解釋成一份就一種,打文字擦邊球嘛!問題是客戶原本以為已經被打破了,即使你解釋得通,這種小小失落已經形成!讓其形成忠實客戶已經形成了負分!
我在思考,單純只從店鋪商業收益最大化不從道義的角度分析,如果這個店鋪是開在火車站、飛機場、旅遊區,基本不做回頭客,這個勉強說得過去,開在永旺這種大型商圈,又是品牌連鎖店我覺得回頭客、口碑的問題還是要考慮的!
比如我和我的家人一年也要去永旺7-8次,每次都是結伴而行,吃飯的消費也要好幾百,總得在裡面找到店鋪吧!如果他做得很務實,很可能一年去消費好幾次,畢竟愛吃重慶火鍋的人挺多!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永旺那麼多連鎖餐飲店,他的店鋪雖然也有很多人吃,但是並沒有門外排隊,而其他很多類似他的店鋪排了好多!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全國連鎖火鍋店營銷案例,如下:
一個“立竿見影”但又“不推薦”的重慶火鍋店營銷案例這是我前天去武漢經開永旺店吃飯經歷的真事,我自己本身就是開實體店的,經常在網上和大家分享營銷策劃的,這個營銷策劃讓我眼前一亮,店鋪的名稱我就不說了,是一家規模挺大,也是一家全國連鎖的重慶火鍋店,他的營銷是這樣的,如下:
這個策劃的“立竿見影”部分是:
1、一張摺疊的選單上每個菜品標價是普通價x元,會員價x元,會員價要比普通價便宜2-10元,反面大字寫明充值300元,可以辦理會員,卡里有餘額350,多送50元;充值500元送得更多!
我當時看到這個選單馬上被吸引,因為紙質、樣式設計的還有質感,裝修店鋪也挺大,最讓人深刻的是會員和非會員的強烈對比,只要有4個人一起,吃到200多很正常,那麼80%的人一定會去充值300元的會員,包括送50元和價格優惠 客戶可以放開來吃,即使吃不完下來過來再續費充值也挺好!
至於那個掃碼,我覺得也挺巧妙,實話實說,我掃碼了,除了貪便宜我還有一個目的是想看下他的整個營銷過程,對絕大多數的客戶來說3元一份葷菜誘惑掃碼肯定是夠了,而且就餐的情景是,客戶點餐後一般沒事做,除了閒聊下掃碼是很順手的事!
這個營銷其實不復雜,但是對於鎖定客戶,成為會員,還有引流線上,分享傳播都很到位,但是後面的體驗讓我挺失望,如標題說的“不推薦”,如下:
1、拿葷菜為例,標價和商業圈連鎖火鍋店差不多,但是分量連一半都沒有,比如,毛肚,48元一份,會員少幾元,服務員端上來的一大碗,表面全覆蓋,但是隻有一層,下面是冰沙,數了一下,只有8片
如果店鋪開在星級酒店,還行,開在大型商圈,即使對比海底撈,這個價格和分量,也是讓客戶不好接受的,鴨腸、肥牛其他的葷菜基本也是這樣!
和我一起吃飯的還有3個朋友,不誇張的說我們如果吃好,人均消費得200元,實際情況是3個朋友包括我全部覺得不值得,我們接下來並沒有多點餐,而是叫來服務員詢問目前的點菜費用,也就是馬普吃到350元辦理初級會員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這家店不僅僅失去了我們4位客戶,而且我們傳播的客戶也不會來吃了
這只是分量部分,後面讓我覺得不錯的吸引會員部分更不科學!
後續結賬才知道他的會員使用規則是每次只能使用會員卡里80%的金額,多餘的部分要麼補差價,要麼在充值!
我不得不說透過限定會員使用會員卡的金額權利來鎖定客戶是一個愚蠢的營銷行為,類似於你把金額存在銀行,然後告訴持卡者,你存在我銀行的錢每次只能取XX元,你要知道你只是一個私營餐飲店,這種金額的使用限定一定是會讓客戶極其反感的,我的會員裡還有餘額80元,但是我不會再去消費,我送給3位朋友會員,他們也不會去,即使裡面還有80元
需要定位,拍照評價再分享,其次他說的一份,是三個菜品選擇一個,比如1元,是獲得豆芽,白菜,生菜中的一個,從他文案的排版來看,我們都以為是三種都有,只是小分量,服務員解釋是三選一,當然,他可以解釋成一份就一種,打文字擦邊球嘛!問題是客戶原本以為已經被打破了,即使你解釋得通,這種小小失落已經形成!讓其形成忠實客戶已經形成了負分!
我在思考,單純只從店鋪商業收益最大化不從道義的角度分析,如果這個店鋪是開在火車站、飛機場、旅遊區,基本不做回頭客,這個勉強說得過去,開在永旺這種大型商圈,又是品牌連鎖店我覺得回頭客、口碑的問題還是要考慮的!
比如我和我的家人一年也要去永旺7-8次,每次都是結伴而行,吃飯的消費也要好幾百,總得在裡面找到店鋪吧!如果他做得很務實,很可能一年去消費好幾次,畢竟愛吃重慶火鍋的人挺多!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永旺那麼多連鎖餐飲店,他的店鋪雖然也有很多人吃,但是並沒有門外排隊,而其他很多類似他的店鋪排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