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夥伴

    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就是誘導患者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況,心理疾病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許多人會將真正的心理想法當成自己的隱私,從而不願意告訴別人,只有當心理諮詢師跟他的生活不會產生任何交集時,他才有可能將自己的內心托盤而出。

    1、中立客觀

    首先心理諮詢師與患者的關係應該是治療的關係,諮詢師必須站在一個公立客觀的角度,對他循循善誘,只有這樣才能開啟他的心房,而如果連這不僅僅是治療關係,還有許多其他複雜的人際關係,那麼對建立正常的治療十分困難,許多時候甚至會有反作用。

    2、保護患者

    如果心理諮詢師與患者有其他利益關係,那麼防止心理諮詢師利用患者的信任做一些不利於患者的事情,從而損害到患者的隱私與生活,醫院方面有權力保護患者的個人利益。

    雖然心理諮詢師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做諮詢有諸多的不便,但實際上除去以上因素,心理諮詢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心理輔導也不是完全行不通,這是相對而言比較複雜而已,首先是雙方都無法保持客觀,諮詢師會對患者有既定印象,很難從中立角度為患者開解,而患者對諮詢師也有自己的個人理解,有可能他是諮詢師的長輩,所以他對諮詢師說的不一定信服。

    其實這主要還是隱私的問題,我們原本就不想講給跟自己有關係的人聽,我們只希望找一個陌生人跟她傾訴一下,然後尋求一點建議;畢竟,許多心理方面的疾病都是難以啟齒的。

  • 2 # 安慰記

    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中,如果需要找某一專業技術人員尋求幫助,往往會秉承著“熟人好辦事”的精神先去找自己的社交圈子中有沒有合適且不會“坑我”的人選。很不巧的是,心理諮詢師的職業特質讓諮詢師們無法為親戚朋友提供有效的諮詢。這並不是諮詢師們的藉口推託,對你們雙方來說都會面臨現實的困難。

    對於來訪者來說,心理諮詢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很多來訪者在諮詢開始前會有對自己暴露程度的預期,比如說“我就說說我跟我同事的事,別的不涉及。”但實際上,在諮詢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會發現問題的根源並不那麼簡單,涉及的方面很廣。即便是完全陌生的來訪者和諮詢師在這一部分都需要耗費一定精力來突破來訪者給自己設定的界線。如果是熟悉的兩個人,尤其可能會涉及你們生活中有交集的部分,來訪者很難完全敞開心扉。

    對於諮詢師來說,跟熟悉的人做諮詢也會很困難。在諮詢中,諮詢師應保持完全中立,接收來訪者的資訊並不帶有主觀評價。如果是在諮詢關係之外有過接觸的人,無論來訪者說的事情是否與你們的的交集相關,諮詢師都會帶著對這個人之前的主觀印象去聽。雖然諮詢師的職業素養能讓他儘可能降低這種影響,但諮詢師也是人,很難完全摒棄。

    雖然諮詢師的朋友不能給你做諮詢,但職業特質會使得他們往往能充當一個很好的傾訴物件。但也僅限於朋友間的傾訴探討,如果你發現這樣無法幫助你排解,還是要去尋找專業的、陌生諮詢師尋求幫助。

  • 3 # 每日談心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們很強調,諮詢師和來訪者必須避免雙重關係,雙重關係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除了諮訪關係之外的其他關係,比如說:朋友、同學、親人等關係。

    每個人都在朋友中都會有一個形象的塑造,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人設,為了維護我們的人設,我們做了很多努力的,試想一下,作為來訪者,如果諮詢師是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的親戚,那麼如果存在一些破壞自己人設或者不被社會倫理和道德允許的行為發生,能夠坦然吐露嘛?比如說:出軌,然而在諮詢的過程中,一定是因為需要幫助,所以才來尋求諮詢師,但是如果一直無法正確表達自己,那麼這對來訪者來說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而作為諮詢師,她要做的是要保持價值中立原則,也就是說,跳出自己的三觀,在諮詢中的角色,類似於一面鏡子,只是在反饋來訪者的所訴,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她來做諮詢,還是以上的假設,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作為諮詢師是很難保持價值中立原則的,並且,在結束諮詢之後,也很難恢復到之前的那種關係了吧。

    這只是很簡單的兩種原因之一,順著這兩點想,我想,是可以理解這個問題的。

    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倉鼠在睡覺的時候別人捏它會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