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教授大講堂

    德國基礎教育為何讓人敬畏?這是悟空問答上一個到目前為止無人回答的問題,無可厚非的是該題目確實有點過於大了,因為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無法在一個相對簡明的問題答案中展現出來。同時,也許是由於華人對德國製造業的普遍崇拜的影響,或者是對德國職業教育體系和成就的讚賞所及,題主談到了對德國基礎教育的“敬畏”,足見其用心良苦。當然,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自然與其自身的歷史文化傳承、國家治理機制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儘管如此,世界各國的教育體系和事業發展,依然存在一些相通之處。所以,不說對別國的教育需要“敬畏”,至少適當的瞭解、分析、參考與借鑑卻是理所當然的了。

    鑑於德國的基礎教育這一話題涉及的內容過於廣泛,筆者依據德國教育和文化事務部長常設會議秘書處在2017年的一份資料,選擇一個小小的側影:德國3歲以下兒童的照料和教育的情形,來對映一下德國基礎教育的狀況,僅供參考。

    在德國,傳統上3歲以下的兒童在幼兒園(也稱日託中心)得到照顧,3歲以上到小學前進入學前班學習。在過去的幾年裡,日託中心的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專門為三歲至入小學的兒童提供日託服務的設施數量有所減少,而越來越多的機構為不同年齡組提供日託服務。供應結構發生變化的一個原因是聯邦、各州和地方當局同意擴大三歲以下兒童的日託服務,預計這將在全國範圍內為兒童提供以需求為導向的日託場所,從而為在日託中心或托兒服務中實現兒童早期教育和照料的法律權利奠定基礎,該服務已於2013年8月1日生效。

    根據社會保障法第八條規定,兒童日託中心和兒童照料服務機構的宗旨是培養兒童發展成為一個負責任和自主的社群成員。此外,日託機構旨在支援兒童在家庭中的成長,並幫助父母更好地從事就業和撫養子女。這項義務包括指導、教育和照顧兒童,並涉及兒童的社會、情感、身體和心理發展,以及引導價值觀的建立和規則制度的認知。教育和照顧的提供將根據兒童的年齡和發展階段、語言和其他能力、生活狀況和相互關係進行調整,並考慮到兒童的民族淵源,在教學和組織方面,應根據兒童及其家庭的需要提供多種服務。

    在國家基本法律框架的指導下,兒童日託中心等服務機構將幼兒教育目標集中在傳授基本技能,發展和提升個人智慧,激勵和培養孩子們接受和應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挑戰的能力,並在社會中發揮負責任的作用和嘗試不斷地學習。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的規定以及關於三歲以下兒童的教育、撫養和照料專家的建議,兒童日託中心和托兒服務機構的幼兒保育必須滿足幼兒的基本需要,三歲以下兒童的具體需要包括:關愛、基於穩定關係的關懷、適合於發展階段的同情支援、在壓力情況下的移情和支援、無條件接受、安全和保障。在生命的這一階段,教育支援主要被理解為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是對兒童發展的整體支援。它伴隨著與父母的教育夥伴關係,教育過程透過社會互動和交流進行,尤其是透過玩耍。幼兒發展的關鍵主題包括支援溝通、語言和運動發展。

    日託機構的開放時間主要由機構與家長協商安排。這些時間可能因不同的家庭而異,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所在地區家庭的需要。一般的幼兒照顧時間一般由上午最多5小時至每天6至7小時不等,有時是中午休息,有時是全天7小時。在日託中心的日常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地區差異。在2013在德國東部,超過三分之二的三歲以上的兒童全天上日託設施(72.6%),而在西德只有三分之一(34.1%)。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下面幾點:(1)德國政府重視幼兒的照料和教育,以法規的形式來予以支援。(2)托兒機構的宗旨是支援兒童在家庭中的成長,並幫助父母更好地從事就業和撫養子女。(3)托兒機構培養孩子的目標讓兒童發展成為一個負責任和自主的社群成員。(4)強調和重視幼兒發展的關鍵主題包括溝通、語言和運動發展。(5)托兒機構在開放時間方面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可以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由此可見,德國的幼兒照料與培養政策確實有些獨到之處。關於德國基礎教育的更多資訊,筆者將在日後陸續介紹。歡迎朋友們評論、轉發和關注(BF)。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淡季來臨,水稻還能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