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隨我前行
-
2 # 艾伯史密斯
答:在宇宙中,極少有兩顆恆星直接發生碰撞的,一般都是兩顆恆星相互繞行;靠得很近的形成密近雙星,就有可能其中一顆恆星不斷吸取另外一顆恆星的物質。
宇宙中,天體自身尺寸,相對於其他天體的距離會相差好幾個數量級,比如地球直徑1.27萬千米,日地距離38萬千米,兩者相差30倍;而我們太陽和其他恆星的距離,最近都要4.22光年(比鄰星)。
這樣的差距,使得兩顆恆星直接碰撞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恆星都以雙星的形式存在,即兩顆恆星相互繞行,這樣的恆星系統在我們銀河系中超過一半。
雙星系統中,有一類叫做密近雙星,密近雙星就有可能因為靠的太近,使得其中一顆恆星吸取另外一顆恆星的物質;比如﹑恆星角宿一﹑五車二、大陵五和漸臺二,都是密近雙星。
倘若一顆恆星是白矮星的話,就會吸取另外一顆恆星的物質,當白矮星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炸,此類超新星爆炸時的絕對亮度是固定的,所以可以用來測量距離,叫做I型超新星。
在密近雙星中,一顆恆星不斷吸取另外一顆恆星的物質,也就相當於兩顆恆星的融合,不過該過程會歷經數千萬甚至上億年的時間。
-
3 # 四川達州人
似乎是有。但只是理論上認為是。
譬如在河外星系的大麥哲倫星系中,就發現了數顆超大質量的恆星。
一般來說,自然條件下不能產生超過太陽質量150倍的恆星,而觀測發現,其中最大一顆恆星質量為265倍太陽,就是說,這顆恆星應是兩至三顆自然恆星合併而成。
當然,也不排除另外的可能,就是這顆超大質量恆星其實是緊密型的雙星甚至多星,因觀測距離太遠,恆星相互間距離又太近,而被誤認為是一顆合併星。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有沒有兩顆恆星是互相融合和可能碰撞到的?對此你怎麼看?
LIGO觀測的引力波事件就是恆星的產物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併的結果,當然即使是中子星和黑洞這樣緻密型天體,在兩者距離接近的過程中也並非直接碰撞在一起的,而是會有一個漫長互相圍繞的過程,這個時間有多久呢....也許數萬年,也許數十萬年....!!
中子星的死亡之舞,與各位想象的也許有所差別,它們就如這個GIF一樣,你看一輩子也許都不會相撞!但密度比較低而且質量也很大的恆星的狀況又有所區別,因為兩者的表面物質會受到對方巨大的引力影響而出現巨大的波動,主要可能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接近早期會引起恆星活動加劇,比如各種耀斑頻發,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二、中期互相環繞的過程中是否會相互潮汐鎖定是一個問題,即使條件足夠,潮汐鎖定也需要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因此自轉變慢也許是一件大機率的事件,但潮汐鎖定可能時間上還不夠!並且恆星會受到對方引力的作用而變得有些橢圓形!
三、後期兩者接近的過程中一些,質量大一些的那個天體會透過洛希瓣逐漸開始吞噬對方的物質!
雙星中的子星的星面可能達到臨界等勢面,而星體充滿洛希瓣,那麼子星外層的等離子狀態物質將透過內拉格朗日點流向另一子星,兩顆恆星之間發生了物質轉移,這就是透過洛希瓣吞噬對方物質的過程!
也許伴星最終會被主星吞噬到只剩下一個星核,到此時我們的觀測就難以奏效了,一個距離太近,另一個星核也太小,幾乎就只能透過多普勒頻移計算其質量與軌道,而無法直接觀測到!搞不好還會被當成一顆行星哈!
另外有一個現象值得一提,Ia型的超新星爆發就是白矮星吞噬其伴星物質超過1.44個太陽質量之後超新星爆發所致,由於其爆發時質量比較恆定,因此其光度被當成宇宙中的標準燭光!
白矮星吞噬物質後的超新星爆發!
回覆列表
謝邀!首先是先碰撞再融合,不是融合再碰撞!對於微觀中的人類這種狀態一直存在而發現不了,對於宇宙空間這種現象一直長期發生,但不是所有的恆星都能融合,取決於空間狀態、轉速、物質。宏觀中看,宇宙大爆炸及奇點就是萬物融合的過程,微觀看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