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金道人道真話

    呵呵,目前保本理財產品種類很少。基本上市面上的資管計劃、基金、期貨、信託、股票、貴金屬、債券和債權等等都不能保本,而且監管部門多次發文不得向消費者承諾保本和收益,政府要求打破剛兌,就拿銀行儲蓄來說,銀行破產後,如果資產不能覆蓋償付儲戶的錢,儲戶最高也只能賠償50萬哦。

  • 2 # 蕭遙吟

    一般銀行理財都分R1-R5級別,保本的很少,不過一般R3級別以下的出現風險也很低,虧本可能性低。

    所以合理理財,儘量選擇貨幣基金,R3以下的風險低。

    比如我理財方式把錢分為4部分:

    1、一部分放到餘額寶;

    2、一部分放入朝朝盈;

    3、一部分是買貨幣基金,一般小於5w的買這個,利率3.5-3.7左右;

    4、一部分固定期限基金,如限額5w、10w等30、60、90天相對利率高的,如3.95~4.1左右。

    錢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前2個是隨時可以應急使用,後兩個是為了合理理財。

  • 3 # 香港財經專欄Ricky

    結論:當然不是,不保本產品的本質是風險程度的不同。

    首先糾正一個提問者的錯誤,“都”會這個詞語用的是錯誤的,是從主觀字面意思下結論,這個在投資理財中是不可取的。

    什麼是不保本理財(Not Guaranteed Financial Product)?

    不保本理財,又叫做“非保證”理財,“非保證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從解釋中就可以知道,不保本理財就是不會保證收益,存在本金損失的風險,但是同時也表示有可能獲得比較高的收益。

    非常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股票和基金。

    股票和基金是常見的不保本理財型別,有可能因為股票價格的下跌而導致本金的損失,但也有可能獲得非常高的收益,投資者是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去判斷和選擇。

    但是,有人會因為不保證而選擇放棄股票和基金嗎?在市場好的時候,人們總會忽略風險而選擇入市,雖然明知道這是屬於不保本的理財。

    如下圖所示,投資者總是想取得高收益,而不想承擔風險,如下圖所示,投資者理想中的投資產品是風險最低收益最高;而實際上的產品是要麼風險低收益低,要麼風險高收益高,風險總是和預期收益成正比。

    風險收益的特徵

    上面說過,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一定會有一個規律就是:低風險 = 低收益;高風險 = 高收益。結合產品來講,各個產品的風險收益圖便如上圖所示。

    如何選擇?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程度和產品的風險等級。

    (1)評估自己的風險偏好程度

    開啟網頁或者任何一個理財軟體,都可以做一個風險偏好測試,風險偏好程度一般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和進取型。保守型的人,不願意承擔風險,那麼就不應該選擇股票、高風險基金等高風險類產品;穩健型的人,可以搭配保本型產品和進取型產品,做一個組合;進取型的人,願意承擔風險,可以選擇股票、基金等,甚至期權、槓桿等產品,對於進取型的人來說,需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品和判斷能力。

    (2)選擇合適的產品

    每個產品的風險程度都不一樣,根據自己的風險程度去選擇產品即可。

    總結:不保本的本質,是在於風險程度的不同。選擇與否,看自己的風險偏好程度。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4 # 愛K線財經直播

    不一定。

    非保本理財產品收益比保本理財產品收益高,同時風險也就相對大點。

    理財不保本什麼意思?

    眾多的理財產品中,不保本理財產品的收益具有一定的優勢。一般來說沒問題,但如果真的虧損了,就要投資者自己承擔。有可能獲得高收益,就有可能出現高風險。高風險就是沒有利息,還要虧本。另外主要看資金投向。非保本的可以試,結構性的一定要謹慎。不保本的理財產品是不保證你的本金安全的,但是收益可能高一些。

    最後還是那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當中哪些英雄可以利用非指向性技能“抽獎”,從而開啟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