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不完的書SH
-
2 # 颶風666
我從另一個角度回答您的問題。且把您的問題看成:要參加教學比賽,如何設計教學內容。
1.瞭解教學比賽評分標準和要求
比賽是說課還是微課,還是正常觀摩比賽課等,對教學內容、和完成實施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時間要求和教學手段的選用、板書與否、實驗與否等等也要兼顧具體事項要求。
2.針對所教學科巧妙選題。
若是完整一節45分鐘的教學技能比賽課,選題儘量選些易於開展教學的、容易將授課內容生動活潑化的、能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的、教學過程中互動效果更好的內容。如,您是教高中化學的,您可以選擇《硫酸》、《硝酸》等等。
3.備教案、備學生、備板書設計、備教學互動、備現代化教學手段。
要認真研究教學大綱,研究教材,參閱一下別的老師的國家級或省級優質課,根據自己學生和學校教具情況
4.注重素質培養,做好拓展設計
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學生思想品德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在《硫酸》教學中,要注意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等等。
你的問題是設計比賽,那就是不是公開課和說課比賽,所以要確認評分要點和指標體系。
一般各級教師教學設計比賽都會有主題,比如我參與過國家級的資訊化教學設計、市級法制教育主題教學設計、市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設計、校級精彩一課或我本人參與的課題專案“進博會進課堂”、“體驗教育在課堂中的實踐運用”等,所以要看本比賽的官方通知和比賽辦法,一般都會有明確的主題、一些設計要求和基本的評分要點,如主題比較含糊,可借鑑同級、同類、往屆教學設計比賽的評分要點,先做好頂層設計是王道。
具體來說,教學設計類比賽關注的要點主要有:教學大綱的落實和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應用、資訊化教學手段的選擇、教材教學內容的創意編排、教學資源的開發、師資團隊的組建、教學評價的適用性和創新手段以及某些主題教育內容的滲透(比如近年熱門的德育滲透、職業專業滲透、不同學段的銜接意識、跨專業的相互融合等)
我曾參與過一些教學設計比賽的組織和評選,雖然有格式化的評分點,但我打分主要看三部分:教學內容的再處理、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資源的開發(包含資訊化教學手段),當然選題的創新性會有一定加分。
1、守好家門:牢牢守住大綱、教材、課時三不變的硬性要求,設計不是一節課,應有前後課程連貫性,應為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服務,應為解決學生實際學習問題服務,勿本末倒置,勿只有形式沒有內容,應該有示範和借鑑意義。
2、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內容和素材來源可以是時政類的、可以是校園生活中近期發生的、可以是目前學生成長階段關注或必會經歷的,比如圍繞進博會英語老師可以講涉外對話、語文老師可以練進博觀感、數學老師可以講相關資料的計算,思政老師選材最多:人類命運共同體、反對單邊外交、主場外交、和平外交,還有很多熱門詞彙:流量經濟、一帶一路、經濟全球化、新興產業、綠色經濟等……只要足夠耐心,肯定能找一個獨到的切入點。舉幾個我看過獲獎的選題:倉儲中的俄羅斯方塊(大學物流專業)、買了一雙鞋之後(思政:消費者權益)、看一看南浦大橋(數學:相關函式)、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主題班會)……
3、教學設計的重點毫無疑問肯定是教法和學法的設計,當然教學方法一定要適應教學容量和重難點的解決。常規教學方法如講授、案例、實驗等不大容易出彩,專案教學理念、體驗式、情境式等能有效解決預設和生成統一的方法比較提倡,在教學組織方面,分組討論建構知識用得太多,很多流於形式,建議如用,要從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角度來突破。
4、最後,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的開發是一個難點也是很有意義的創新點,比如上海市普教推行“學習包”工程,把預習、練習、複習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所以如能結合現代資訊科技進行有效和有針對性的開發,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把普通的教學內容立體化,拓展教學內涵和外延。
不盡完整,希望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