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圓影史
-
2 # 碧梅園趣生活
陳世美與秦香蓮可謂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我看男人們是最不願被人叫作陳世美吧,如果某人被人罵“你這個陳世美”,那是比較麻煩的,周圍的吃瓜群眾腦海中就會有一大波悲催場景湧出:哭泣,悲傷絕望的女人――可憐的秦香蓮,冷漠絕情怒目的負心漢,依偎在母親身邊哀哭的孩子。哎喲!太慘了,剛還在看熱鬧的漫不經心的吃瓜群眾立馬變得懷疑,冷漠,甚至有人眼裡有怒光閃爍,有的女人們更是義憤填膺,……你看,陳世美與潘金蓮的故事是多麼深入人心哦!
那麼陳世美與秦香蓮在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呢,這故事最初起源哪裡呢?據考究最早出現在明朝小說《包公案》,後來清朝著名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的續書《續七俠五義》有《鍘美案》故事,它使陳世美秦香蓮的故事進一步演繹得迭蕩起伏,精彩紛呈!再後來在戲曲藝術家們精湛表演,編導等的藝術加工下,使得陳世美與秦香蓮的故事家喻戶曉,陳世美也成了負心漢代名詞。
大部分的戲曲劇種都排演過有關陳世美與秦香蓮的故事,如黃梅戲《陳洲怨》王少舫先生主演,評劇電影《秦香蓮》小白玉霜,魏榮元主演,而京劇電影《鍘美案》更是名家會集,旦角張派創始人張君秋先生演秦香蓮,譚富英演秦世美,裘盛戎演包公。《鍘美案》是裘派代表劇,渾厚蒼勁,鏗鏘有力的名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叫一聲駙馬爺細聽端詳,……上寫著秦香蓮她三十二歲狀告當朝駙馬郎……”聽得人蕩氣迴腸,熱血沸騰,一股浩然正氣在胸中盪漾!――這段戲幾乎成為戲曲晚會必演節目。在如今電視的普及更使得陳,秦故事婦孺皆知了,如陳浩民袁姍姍主演的電視連續劇《鍘美案》等。
有人認為在歷史上陳世美是真的存在,這個人他名叫陳年穀也名陳熟美,兩個人名字相似且都是均洲人,極易混為一談的,但問題就在於陳熟美是清朝的一個進士,他是一個清官,且夫妻恩愛,其同僚嫉恨他,於是編寫了一個故事, 把他寫成一個貪圖榮華富貴,拋妻滅子的負心漢。可是有一個最明顯的漏洞:前面說過陳世美的最早形象是出自明朝,明朝怎麼可能寫清朝的人呢,所以這個陳熟美不可能是陳世美原型。
另外 還有丹江口市(即古代均州)童 德倫老人花了數十年研究認為陳世美實有其人,認為在1992年發現了陳世美墓碑,,其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因人陷害而卻被塑造成攀龍附鳳,拋妻滅子的負心漢,至今均縣人深信陳世美是被人陷害的,有這麼一句話可以看出均縣人對陳世美秦香蓮的態度“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但是有研究者亦質疑此觀點,認為同樣年代不同――宋明時代不可能寫得出清朝故事。
至於秦香蓮,古代女子沒地位,依附男人,連名字都沒有,怎麼有具體的人呢,丈夫陳世美都是戲裡的人物,那更別提妻子秦香蓮了。
而在我看來,藝術,小說不可能空穴來風,它們都是來源於生活的,今天我們也常常會聽到真實的拋棄妻兒的故事,所以陳世美秦香蓮很可能不是具體的某個人,他們是一個綜合體,著書者把幾個人的人生故事綜合起來,然後加以提煉,於是今天我們所知的陳世美秦香蓮就誕生了,一年年一代代陳世美秦香蓮的悲劇故事被演繹著,,告訴人們:忘恩負義,拋妻棄子是可恥的,正義必勝,邪惡必會受罰!
但願世上再無陳世美與秦香蓮。但願人人生活美滿幸福!
回覆列表
現在人們還在糾結中,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
陳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說《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續七俠五義》中陳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並影響傳統戲曲《秦香蓮》(又名《鍘美案》)。陳世美在劇中是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反面人物,最後被包拯所斬,也因此在後世成為負心人的代名詞。
關於這個人,有人說,真有其人,卻無其事。這是怎麼回事?包公和陳世美本不是一個朝代之人,怎麼會有這麼戲劇性的故事呢。這是後人杜撰的。事實上,忘恩負義的陳世美與忠貞不移的秦香蓮幾乎已經成了華人愛情生活的參照與是非標準。只是現在人們突然發現,《鍘美案》的故事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卻無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