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ppleChan123
-
2 # 奔跑的小海豚David
相機預設是18%灰,raw格式,越灰細節越多,攝影師修圖師都喜歡這個。白加黑減。簡單的說就是拍白色的東西加一擋,不然相機就拍成18%了,也就不那麼白了,比如拍雪。
不過,現在都做後期,其實18%灰挺好。不用過分糾結這個。
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逆光人像,前期儘量讓人物膚色亮度在一個可調範圍,正常範圍吧。不然,後期拉起來也是有好多噪點的。
-
3 # 東邪不毒
1.拍攝的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2.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裡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
-
4 # 豪哥玩兒攝影
針對樓主的問題,我用手機拍幾張照片來分享一下我如何運用曝光補償的。(首先宣告一下,曝光補償不適用於M手動曝光模式)。通常我們會用“白加黑減”來總結曝光補償的應用技巧,這個“白”和“黑”一般指的是被攝物體和背景環境的相對亮度(受光強度或者物體本身對光線的反射率)。 下面我分兩種情況來解釋曝光補償的使用技巧。
1.“白加”,當背景明顯比被攝物要明亮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增加曝光補償,保證被攝物的曝光合適,這就是我提到的“白加”,我選擇了家裡的一個小場景來幫助樓主理解。拍攝物件是一個玩具小熊,背景牆面和燈飾較小熊要明亮一些。如果不調整曝光補償,拍到的照片如下圖所示,背景曝光基本合適(由於器材原因,背景裝飾燈算是過曝了),但是小熊顯得有些曝光不足,這時候我增加了曝光補償,大概1/2-1擋的樣子,拍到的圖片如下圖所示,小熊的亮度得到了提升,整個畫面比較明亮,達到了我的預期效果。(這裡需要說明一點,增加曝光補償也會使背景亮度提升)。
2.“黑減”,當背景明顯比被攝物要暗(黑)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向負值減少曝光補償,保證被攝物的曝光合適,這就是我提到的“黑減”。拍攝環境如下圖所示,
室內光線比較暗,只有拉開的窗簾間隙處有光線,我把小熊放在靠近光源的位置,將室內作為拍攝背景,此時小熊的亮度要遠遠高於背景的亮度。在沒有調整曝光補償的情況下,拍到的圖片如下:
本來很暗的背景,被拍成了淺灰色,也就是說暗色背景被相機自動提亮了,因此,本來比背景要亮的多的小熊,被相機拍的更亮了,以至於曝光過度,高光沒有任何細節,不是我要的效果。因此,我降低了曝光補償,得到了下面這張照片:
使較暗的環境的到了控制,小熊也取得了合適的亮度。
以上兩個小的例子就是曝光補償最常用的手法,也是對“白加黑減”這個規則的一個簡單的解釋。
但是,有時候“規則是用來打破的”,在背景特別亮的時候,我們不一定非得增加曝光補償,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我就是要減曝光補償,這樣就很容易得到我們經常提到的“剪影”效果:
-
5 # 光影閱讀
“什麼情況下使用曝光補償?”
先說說為什麼要曝光補償,根本在於攝影的測光原理:所有測光表(計或系統)“測光正確”的依據是———所有景物的反射率均為18% !!!但是,萬事萬物的反射率確為相同的18%嗎?不是!!!那怎麼辦?要使用曝光補償操作!
那什麼情況下使用曝光補償?答案是:“白加黑減”!!!比如,拍攝大面積皚皚白雪的場景,採用的又是平均測光(或加權矩陣測光等較大面積測光模式),那麼,在正常測光後要進行曝光補償,具體操作是“加”曝光量。反之,若是拍攝大面積黑色(或深暗)的場景,那麼,在正常測光後也要進行曝光補償,但這時的具體操作是“減”曝光量。具體場景加減多少,要靠攝影者的經驗或試拍。
回覆列表
要想清楚的理解在什麼時候用曝光補償。個人認為首先得了解清楚相機的各類測光模式(前提都是自動模式和半自動模式,M檔模式測光理論上沒意義)。通常都會用“白加黑減”來概括曝光補償的用法(指的是背景白的時候加,黑的時候減)。這個其實很好理解,背景偏亮,相機如果是全域性測光,那麼相機就會認為整個畫面的曝光是夠的,就會分配較小的快門或光圈。but,現在前面的主體就會偏暗,所以背景亮的時候應該加曝光補償。背景較暗的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