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諸葛亮五次北伐不選長安為目標?
這個提問,肯定出自熟悉漢高祖劉邦創業故事的先生,因為劉邦當年就是由漢中,巴蜀出關中而據有天下的。但是四百多年過去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一切都不是劉邦時期的環境了。第一,對手不同。當年,劉邦,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時,關中地區由項羽分封的雍王章邯,翟王司馬欣,塞王董翳把持,雖然這三人都負有監督劉邦的責任,但一方面這三人與關中百姓離心離德,老百姓恨透了這三位。另一方面,三人就是三條心,出於各種原因,很難齊心聚力。相反,勾心鬥角,相互拆臺倒是有可能的,這些難免不被劉邦利用;第二,曹真,司馬懿不是章邯司馬欣董翳。到諸葛亮時期,關中地區由曹魏集團西部軍區管轄,軍政協調,指揮統一,當地民眾與曹魏集團,沒有大的矛盾和利害衝突,沒有引誘利用的機會。而曹真,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又十分突出,遠非當年章邯等人可比;第三,劉邦時期,曾經的都城是咸陽,長安地位還不突出,城防肯定不怎麼樣。而到諸葛亮時,長安已經是西漢,東漢兩朝的西京,曹魏雖都洛陽,但在長安駐紮重兵。單後來派往援助街亭的張郃,就從長安帶兵五萬出發,這幾乎就是諸葛亮北伐大軍的一半。而且長安的城防十分堅固,沒有
重型攻城武器,很難攻克;第四,諸葛亮北伐,所經道路十分艱難,糧草都難多帶,不可能攜帶大型攻城器具。這從後來被郝昭阻擋於陳倉,就很能說明問題。陳倉當時是一個很小的城池,也沒有像潼關那樣,建在咽喉要地,但諸葛亮大軍卻被生生阻擋近一月,損兵折將,不得不自行退走。第五,長安近郊,一馬平川,十分適合曹軍騎兵優勢發揮,諸葛亮如果沒有絕對把握,屯兵長安城下,面對堅城,後有敵騎精銳,是十分危險的。這對用兵謹慎
的諸葛亮來說,不可想象;第六,諸葛亮出兵的隴右,看似遙遠,但第一次北伐時,能夠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事實上,首次北伐的初期,確實也收到了這樣的效果。後面的出擊,雖然突然性降低,但隴右地域很大,諸葛亮是集中兵力,攻擊一點,而曹魏是防守,點多面廣,對諸葛亮來說,可選項很多,能夠根據偵查,隨時確定,而曹魏卻難肯定諸葛亮進攻點,必然分散兵力,這有利於諸葛亮抓住時機,集結優勢兵力發動攻擊,這對弱勢一方,是被迫,無奈,卻很現實的選擇。(8:59)
為啥諸葛亮五次北伐不選長安為目標?
這個提問,肯定出自熟悉漢高祖劉邦創業故事的先生,因為劉邦當年就是由漢中,巴蜀出關中而據有天下的。但是四百多年過去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一切都不是劉邦時期的環境了。第一,對手不同。當年,劉邦,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時,關中地區由項羽分封的雍王章邯,翟王司馬欣,塞王董翳把持,雖然這三人都負有監督劉邦的責任,但一方面這三人與關中百姓離心離德,老百姓恨透了這三位。另一方面,三人就是三條心,出於各種原因,很難齊心聚力。相反,勾心鬥角,相互拆臺倒是有可能的,這些難免不被劉邦利用;第二,曹真,司馬懿不是章邯司馬欣董翳。到諸葛亮時期,關中地區由曹魏集團西部軍區管轄,軍政協調,指揮統一,當地民眾與曹魏集團,沒有大的矛盾和利害衝突,沒有引誘利用的機會。而曹真,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又十分突出,遠非當年章邯等人可比;第三,劉邦時期,曾經的都城是咸陽,長安地位還不突出,城防肯定不怎麼樣。而到諸葛亮時,長安已經是西漢,東漢兩朝的西京,曹魏雖都洛陽,但在長安駐紮重兵。單後來派往援助街亭的張郃,就從長安帶兵五萬出發,這幾乎就是諸葛亮北伐大軍的一半。而且長安的城防十分堅固,沒有
重型攻城武器,很難攻克;第四,諸葛亮北伐,所經道路十分艱難,糧草都難多帶,不可能攜帶大型攻城器具。這從後來被郝昭阻擋於陳倉,就很能說明問題。陳倉當時是一個很小的城池,也沒有像潼關那樣,建在咽喉要地,但諸葛亮大軍卻被生生阻擋近一月,損兵折將,不得不自行退走。第五,長安近郊,一馬平川,十分適合曹軍騎兵優勢發揮,諸葛亮如果沒有絕對把握,屯兵長安城下,面對堅城,後有敵騎精銳,是十分危險的。這對用兵謹慎
的諸葛亮來說,不可想象;第六,諸葛亮出兵的隴右,看似遙遠,但第一次北伐時,能夠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事實上,首次北伐的初期,確實也收到了這樣的效果。後面的出擊,雖然突然性降低,但隴右地域很大,諸葛亮是集中兵力,攻擊一點,而曹魏是防守,點多面廣,對諸葛亮來說,可選項很多,能夠根據偵查,隨時確定,而曹魏卻難肯定諸葛亮進攻點,必然分散兵力,這有利於諸葛亮抓住時機,集結優勢兵力發動攻擊,這對弱勢一方,是被迫,無奈,卻很現實的選擇。(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