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策牧銀河

    這是意識形態決定的,都知道美國都是移民建立的國家,其中以英國西班牙為主的北歐人居多,他們有著相同的信仰和價值觀,與美國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絡,而德意志從一戰到二戰,從分裂到從新統一都是用武力來實現,可以講德國在整個歐洲一直扮演著獨狼的角色,可以與之交心的國家基本沒有,歐洲各國都將視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

  • 2 # 屹立楊林

    因為德國實行的是歐州共榮,也就是侵略擴張,以及種族屠殺,這對當時倡異自由博愛的美國格格不入,更不用說結盟了。

  • 3 # 鐵霾

    先來看一下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第一條

    日本承認並尊重德意志和義大利在歐洲建立新秩序的領導權。

    這一條符合日本的"萬邦各就其位",日本就不用說了。美華人會同意德國這樣搞嗎?

    再來看一下凡爾賽條約。

    德國的本意就是突破凡爾賽條約的束縛,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透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突破凡爾賽條約即意味著和英美法作對,美國肯定不樂意,德國也不會有這個心思。

    再者,美國當時國內民眾不僅不樂意戰爭(珍珠港事件前對歐戰的態度就可表明)。國內高層也對戰爭不感興趣,畢竟美國現在發著戰爭財正賺的盆滿缽滿呢(雖然他們沒有料到參加戰爭後賺的更嗨)

    而且,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美國是兩黨民主,德國法西斯,納粹剖開是極端民族主義+軍國主義,這兩個人類歷史的荼毒結合體。美國是和平發展,德國在當時已經將武力擴張列為國家發展第一前提了(正好和當時日本的布國威於四方臭味相投嘿;-)),就算是不考慮歷史只考慮利益,也不會和德國結盟的。

    而且就美國本身而言,當時美國陷入“孤立主義”(在防務上,孤立主義採取不干涉原則,即除自衛戰爭外不主動捲入任何外部軍事衝突;在經濟文化上,透過立法最大程度限制與國外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20世紀30年代,孤立主義思潮的泛濫以及由此在外交政策中採取所謂"中立"立場,其結果不僅危害了和平,而且也損害了美國的自身利益。

    別說和德國日本結盟了。就是有人提出增加軍費的預案。都會有國會議員來問他:“你想和誰打仗?一戰的教訓還不夠慘烈嗎?"。而且美國從來不先加入哪方,而是看哪方會勝利才加入哪方。戰爭不明朗就保持中立賣武器,這樣可以大發戰爭橫財。且不論上文的凡爾賽條約,就論當時美日有矛盾,美國要是真加入軸心國,那麼在遠東必須放棄一些利益給日本。這也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 4 # Global防尉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場戰爭,戰火遍及全球。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正義和邪惡兩大陣營的軸心國——美國和德國。可以說當時的德國是世界上軍工業和科學實力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是二戰時期最強大的國家,倘若這兩個國家強強聯合,世界格局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但是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接下來我們就從各個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

    在20世紀四十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經濟危機的大浪潮,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這時的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政府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然而日本和德國某些國家很難透過改革調整經濟危機,於是德國和日本聯合發動戰爭,想透過發動軍事戰爭來減緩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從這一方面看來,美國和德國的初衷是不同的,這導致美國很難能夠和德國走到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的納粹政權對其他宗教的信仰以及對猶太人的牴觸,於是便釀成了聞名世界的屠殺猶太人事件,用各種方式殺害了600萬猶太人,日本也對華人展開了大屠殺,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屬南京大屠殺。這種法西斯思想是美國等世界眾多國家所不能接受的,美國也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收留了大量逃往美國的眾多法西斯國家人員,其中包括愛因斯坦。正是由於信仰和思想的極度偏差,美國和德國在二戰時是走不到一起的。

  • 5 # 好兵帥客

    感謝邀請,因為美國當時考慮利益最大化的,他希望歐洲爆發戰爭,自己首先中立,輸出武器,鋼鐵等戰爭資源,德國早就想結盟,英國同樣。但當時美國先是考慮透過發戰爭財,趁機壯大自己,同時利用德國削弱英國,只是希望削弱兒不是打趴下。所以他一直幫著英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手機很糾結,是買便宜的新款,還是買配置高的老款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