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璐金蘭
-
2 # 然規成長
是這樣的,當著外人面去教育孩子,只能適得其反。
在家長看來,小孩子無自尊可言,當眾“揭短”也就無所顧忌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把面子看的越來越重。如果父母經常揭孩子的短,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他們就會覺得顏面盡失,也會對此耿耿於懷。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在孩子眼中是絕對的權威,當眾揭他們的短,他們雖然不願意,但是不懂得反抗,噹噹孩子慢慢長大之後,自我意識開始逐漸養成,開始強調自我,自尊,如果父母繼續這樣毫無顧忌的“揭短”,孩子就會生氣,要麼是在家長這種“聲討”中爆發,要麼就是在“聲討”中自暴自棄。
家長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一般是為了給孩子敲響警鐘,孩子犯錯後,毫不留情的批評教育,結果只會讓親子之間產生矛盾,惡化親子之間的關係。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孩子抱怨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感受,父母抱怨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這樣的結果是誰也不想看到的。
當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要立刻去批評,要對孩子的行為表示理解,主要是讓孩子意思到自己的錯誤。孩子犯錯其實內心是害怕的,有時就是因為你的過度批評導致孩子無所顧忌。
所以說,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給孩子留一定的“顏面”。
-
3 # 書香芳草地
教養的核心就是尊重,當著外人的面管教孩子確實方法欠妥,但也要看孩子是因為什麼犯錯,假如沒有冒犯別人只是自己的做法不好,這個可以避開別人來說,不要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假如孩子做法過分,衝撞或者影響到別人,這個就要當面指出,不要回避,甚而要給別人及時道歉。
總之,教育孩子要講究技巧和方法,不可莽撞行事。
-
4 # 第13空間
首先不管在什麼場合,“嚴厲”教育,都說明家長已經沒有什麼好的教育策略了,已經無計可施、走到了教育方式的窮途末路了。所以才竭斯底裡地使出“嚴厲”的架勢,來“教育”孩子。這時家長的教育手段已經失去了理智,是一種發洩式的賭氣式的教育方式了。
曾見街頭,一個像模像樣的家長,與孩子鬧的不可開交。鬧來鬧去,家長失去了理智,開始拳打腳踢。這時的孩子,越打越犟,堅持了一直與家長鬧下去的態度,只見家長越打他越是頂,僵在那裡沒完沒了。這時的家長越打越來氣。打到旁觀者看不下去了,打電話報了警。你說這是“嚴厲”教育還是與孩子賭氣發洩私憤呢?這種行為誰能說這是家長在“嚴厲”教育孩子呢?!
好的家庭,是以愛入手,用心與心的交流來引導和鼓勵孩子。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無間隙,無阻礙。家長懂得孩子的心理,孩子理解家長的意思。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和諧的融為一體,做到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家長與孩子始終從心靈深處以情感相互感應、相互傳遞交流;家長始終用全身心的“愛”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這是多麼好的教育方式啊。
動不動就聲喝,動不動就批評指責,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佈置不適合孩子認知特點的任務,這都是產生“嚴厲”教育方式的誘發原因。
聰明的家長們,為了你的孩子健康成長。請儘快走回科學合理的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來,“嚴厲”的手段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是要不得的!
瞭望13號
2019.9.24
-
5 # 父母寶典
當著外人的面嚴厲教育孩子,這是缺乏教養的表現,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我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也是我們現在教育孩子的誤區。
回覆列表
一是容易傷害孩子自尊。再小的孩子都有面子、都有尊嚴。褒獎可以在外人面前講,這是對孩子的鼓勵。批評一定要有所避諱,否則會讓孩子非常尷尬,接受不了,嚴重的會產生心裡陰影。
二是容易引發孩子叛逆。父母處理問題不注意場合,不考慮孩子感受,會慢慢失去孩子信任,時間一長,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會受影響,孩子可能會跟父母擰著來,甚至處處"唱反調"。
三是容易導致孩子自卑。父母是孩子的港灣,有成績、受錯折,都可以找到鼓勵和安慰。因為,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在孩子心中,自己的父母是最好的。如果父母在外人面前嚴厲教育孩子,會讓孩子非常失望,在別的同學面前抬不起頭,進而產生自卑。
各位做父母的,不知我這樣講對不對,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