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國成
-
2 # 京東房車露營地
《圓桌派》第四季第二集,名為“高配”,講年輕人超出自己所能承擔的消費。正好《富足人生》裡也談了一種消費觀(見文:手把手教你如何規劃財務與人生)。結合起來看,很有意思,也對我也蠻有啟發,希望有所調整。
所以再提醒大家呀,《富足人生》不要只是看看,結合自己的現狀,思考調整自己的行為才是重點啊!
我的網購常常帶有這樣的心理。付款時,對物品的幻想達到了極致,而付款這種簡單的操作與完成順利帶來單純的快樂,更是將當時的心情推向高點。
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將收快遞視為一天的唯一安慰,我甚至覺得它是負擔。要簽收、要拆、要檢視物品並找地方放,收拾一大堆的紙箱、塑膠與泡沫,造成不少垃圾,真煩人。
這麼說來,是否我沒有這麼需要所買的東西?
《富足人生》裡提倡的消費觀,是購買真正需要與喜愛的東西,與真正的工作時薪對比,看它是否值得花掉你這若干小時的生命能量。提升消費時的覺察力,選擇生活品質,而不是一味追求生活水準。購買後,好好使用它,用到破損壞掉、不能有其它用途為止。
在大件物品上,我基本做到了。化妝品、首飾、包包之類東西我都不喜歡,也沒買過。但在常買的消耗品上,就經常因為支付過於迅速,而每每花一兩百買奇怪的小零食、小物件,買來不好吃、沒用,因為價格不高,也懶得退貨。
加起來也是不小的開銷了。每每和朋友談起我的年支出,很多都會被我在食品飲料上花的錢所嚇到,竟然比房租還高很多呢。而這其中有大量不需要、不喜愛的東西,被毫不猶豫地扔掉了。
沒有60分的時候,總想追求100分,也是種有趣的心理,雖然如果從科學嚴謹上來說,這個說法太籠統了,需要看具體情況。
的確,在工作與生活中受挫的時候,有時會以購買“更好的東西”來證明“我值得擁有更好的東西”。也以“成功付款”、“擁有好東西”這種容易達成的滿足感,來補償沒得到的工作成就感。
我在2018年的時候,曾有過兩段時間,花銷比較高。
一段是周圍同事消費水準都特別高,而我剛開始熟悉,工作上也遇到很多問題,暫時沒有辦法。每天一起吃晚飯,花掉百來塊。
根據《富足人生》的看法,由於工作壓力而產生的購物、娛樂,也屬於工作成本,需在計算“真正時薪”時予以考慮。
在你識別不了好壞的東西上,是聽從商家、專家的建議選擇好的、價效比高的;還是聽從自己的沒有差別,而選擇最便宜的?
我非常喜歡某家的陳皮普洱,香味與口感,是能感覺到比別家好太多,價格也貴。關注後,發現這家是做得細緻,收茶講究山頭與年份,也很會存茶。
試喝過它家別的茶,每種都完全喝不出好歹,但還是在他家進行直播秒殺活動的時候,聽著介紹,看著優惠,買了幾樣。
現在坐在這裡,感覺有點後悔。這些茶也許真的品質不錯,它家平時基本不打折,沒活動,在秒殺時買也算便宜了。但我完全喝不出好壞,甚至,我完全不需要啊!
回覆列表
我想高配人生與消費社會中,這一部分人,他們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臨駕於老百姓普通勞動人民之上,學會在逆流節省,學習老一輩革命的工作作風,和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不要認為現實社會,己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高消費時代,不需要儉省節約,不需要弄得寒酸樣,在公務制度“八項”規定內,不需要刻愽節省。我的想法是,在現代物質條件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高消費時代,也下能說不講節約二字,大力揮霍和浪費資源,那我們的後代怎麼辦,吃了,喝了,用了。我想高配人員,按職按級別配的代步車,不一定規定配製你坐駕是寶馬,就不能改為賓士。配製給你的賓士,就不能改為其它牌的車。該配製給你的200平米的房,就不能改為150平米的住房。本人認為:越是生活好了,物質產品豐富了,日子過的紅火,高配生活的人們,越要想到低收入的人群,時刻掛記百姓,關心弱視群體,他的溫飽問題,穿衣問題,孩子上學問題,住房問題,等等問題,這才是立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