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54609884794

    寒假是短暫的。有的家長各有各的計劃。那麼怎麼安排寒假?如何讓孩子過一個快樂的寒假?

    搞旅遊,搞攝影,搞烹調……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只要孩子願意做這些事,家長應大力支援。

    但不要忘了寒假老師佈置的作業!因為孩子一玩就忘了作業,家長還得提醒孩子一下。

  • 2 # 雲鶴凌空

    放寒假了,該怎麼樣讓孩子度過這難得的假期,是許多家長考慮得比較多的事情。

    如果說,要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寒假,那麼,首先就要明確什麼是“快樂”?我以為,快樂不是整天傻傻地玩,而是無論孩子做什麼,都要給他快樂的氛圍,讓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玩有玩的快樂,做家務有做家務的快樂,學習有學習的快樂,旅遊有旅遊的快樂,交友有交友的快樂,各種各樣的快樂交織起來,豐富多彩,每一種快樂給孩子的心理體驗是不同,其感悟也會不。讓孩子體驗到多種不一樣的快樂,就能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培養孩子的感悟力。

    關於“需求”,可以說,人的需求各種各樣,大體上可以分為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心理需求。按照美國著名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第一是物質需求,第二是心理需求,第三是精神需求,顯然,物質需求處在最低層次。

    在物質需求的層次上,孩子到了七八歲,就要對他進行抗拒誘惑的教育和訓練。

    這個世界,充滿誘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豈止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有很多誘惑難以抵禦。因此,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讓他具有一定的抵禦誘惑的能力,真的是一件不可忽視的事情。

    而對於孩子在物質需求上的攀比,既不能一味地滿足,又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壓制,要有理由說服他(即使家裡再窮,也不能說因為窮,因為沒錢,這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從而產生自卑感),這就考驗著家長的智慧。可以從性格、愛好的角度(比如性格愛好不一樣),也可以從抵禦誘惑能力的角度(比如他不能抵禦誘惑,而你能),認真、耐心地慢慢啟發,慢慢說服;還可以啟發孩子,讓他轉換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東西,買他沒有的,讓我羨慕你,好嗎?這樣,既能滿足他的需求,又讓他減少攀比心理。

    嘮叨了半天,主要意思是說,那種不加思考,不加分析的說“要讓孩子快樂,要儘可能多地滿足孩子的需求”的說法,是膚淺的,是對自己的孩子不負責任的!

  • 3 # 原老師課堂

    感謝邀請,看完問題,找到兩個關鍵詞:快樂和滿足,下面就從這兩點來回答一下。快樂是指孩子的感受,滿足是指家長的付出。其實這兩者並無必然聯絡。並不是家長只要滿足了孩子的慾望,孩子就一定快樂。有很多時候,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家長無節制地、一味地討好孩子,溺愛孩子,貌似滿足了孩子的要求,但孩子未必快樂。驕橫的孩子,往往很少有快樂的時候,他們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發脾氣、使性子上了,根本沒有時間去體會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如果真正想讓孩子快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會孩子怎樣做人,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生活中的快樂。都而不是依靠父母的付出獲得快樂!

  • 4 # 語文微素材

    我分享一下我同事的故事吧:

    我同事的女兒上小學的時候,要求她女兒學跳舞,她女兒跳了一段時間之後不願意堅持,她便給孩子做各種思想工作,最後熬不過孩子,讓孩子放棄學跳舞。

    如今孩子上了高中,學校才藝表演特別多,她突然對她媽媽說:“我們班的同學都有一技之長,我特別羨慕他們,後悔當初沒有聽你的話。”

    所以說,孩子的思想不成熟,看問題不夠深刻,目光放的不夠長遠,只貪圖此刻的快樂。

    家長不能盲目地滿足孩子,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人的慾望永無止境,快樂也沒有標準答案。

    凡是行或者不行都要分析給孩子聽。這是一種思維方式。

    比如,玩和寫寒假作業。不管什麼原因,就得合理分配時間規劃。

    不能貪圖一時的快樂——玩,不寫寒假作業。

    開學要上交寒假作業,沒有完成,被老師懲罰,那麼原本的快樂就是現在的不快樂。

    溫馨提示家長:要告訴孩子,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這一生都走在學習的路上,思維和視野都變得越來越寬,人生才會變得越來越有厚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後一個人帶著孩子,應該怎樣走出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