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諾亞叨叨叨
-
2 # 新車新技術
但是從產品本身來說,WEY在設計和用料上的確是向豪華品牌看齊了。WEY的前任設計師,也就是設計VV5 VV6 VV7的設計師皮埃爾(Pierre Leclerq),此前供職於寶馬,參與設計了X6等車型。WEY的外觀在一開始是讓人相當驚豔的,加上大尺寸輪轂、犀利的大燈等設計,整車還是非常吸晴的。
全皮質的包裹也增加了整車的豪華質感,加上極高的配置,WEY單從靜態來說,已經夠得上豪華的層次。如果說一定要找WEY的缺點,可能就是動力總成和動態表現,相比於國外的豪華品牌,WEY的動力總成平順性還是要差點意思,並且動態開起來可能舒適性比不過雷克薩斯,操控性比不過BBA。
-
3 # 天和Auto
長城魏派可以定義為高階但還不夠豪華的等級,兩個詞看似在汽車領域重合但本質有很大的差異。
高階汽車是相對而言的等級、檔次或價位,可以理解為一個層級而不是一種特徵;WEY系列定義輕奢或高階是合理的,因為長城哈弗系列的SUV定義在消費級以及入門級,以層級劃分只算中國產車的中低端,WEY系列透過配置品質和價格的提升與其區別了等級,所以定義高階是合理的,至少在其SUV產品線是屬於高階。
豪華汽車是一種特徵,多指豐富的配置、奢侈的用料、極端優秀的駕乘體驗等,當然價格也會非常之高,因為這些特徵需要的成本也很誇張。豪華汽車如賓士S Class、BMW7 Series、奧迪A8L、帕拉梅拉、攬運、Cullinan等車,但因這些品牌曾經的量產車多有這些特徵,所以整個品牌都被認定為豪華,不過如1系、A級或者A3等車完全不符合豪華汽車定義,只是自帶光環而已。
在理解了高階和豪華兩詞的差異後,對於WEY系列定義豪華汽車確實難以認同,這個品牌的量產車即使在配置和用料上接近豪華車,但是在效能方面仍有很大距離。
豪華汽車動輒3.0-6.0升的大排量六缸八缸發動機效能會很暴躁,使用的變速箱級別也很高,重點是底盤懸架的設計調教水平很誇張;WEY系列輸在動力和操控,但這也是事實決定了中國產車無法過於高階:因為大排量的豪華汽車不論是什麼品牌,其消費市場都過於垂直,一臺車的利潤即使很高也沒有消費級汽車快銷更理想;其次中國產車品牌形象早期略差一些,起步也稍微晚了一些, 加之國車對國民不應該定出高價的普遍理解,所以WEY系列能做到目前的水平已經難得了。
其他如自主合資品牌領克、比亞迪王朝系列這些中國產高階車也要面對同樣的問題,30萬的天花板幾乎是不能觸碰的;即使是王朝系列的插電式混動汽車也不例外,所以唐Dm旗艦版雖然是32.99萬,但27.99萬的次中配已經在當做旗艦版銷售,可以想象如果這臺車的主力版本超過30萬,一個數字之差絕不會有月均數千臺的銷量。
總結:不是中國產車不能豪華,而是中國產車豪華後會被質疑、會沒有銷量,高級別的技術儲備無法有效利用。
回覆列表
品牌的定位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系統性工程,而不是想當然的設定。普通品牌發展規模到了一定程度,對其品牌的提升和高階市場的追求,無疑是必然的選擇。長城汽車歷經多年發展,在國內佔據了穩定的市場份額,在海外不少國家也取得不俗業績,錦上添花,進入高階市場,也是長城的必然選擇。但是,同品牌已經約束了產品定位,比如大眾的豪華車為什麼從來都是失敗?因為大眾的品牌本身不足以支援品牌調性的突破。長城也一樣,所以,選用新品牌和新形象,是非常正確的。長城集團透過全新的產品設計和市場渠道,短短几年內講魏系列品牌做得風生水起,也是值得讚賞的。但是,隨著近年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回歸理性,傳統豪華車品牌越來越接地氣,入門車型已經切入普通品牌的市場蛋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魏品牌為代表的本土高階品牌,市場出現了下滑。定位於輕奢的本土高階品牌,在巨頭的壓力下,市場定位也壓縮到中低端的競爭區間,甚至出現了VV系列和長城車型內部競爭的局面。出現這種情況,表面上是品牌的差異化,本質還是產品力的區別。路漫漫其修遠兮,一個高階品牌需要時間和使用者體驗來積累,中國品牌,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