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荼蘼香晚
-
2 # 保護小野花
做為李白好友和後輩的杜甫,寫下: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 世上之人對你李白喊著要打要殺(被牽連),你這麼有才卻落到這種境地(和我一樣啊)。同情和哀嘆並枝而出,為李白和自己撥出憂悶之聲。
李白有才,也真滴狂 --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你這麼狂,裝,輕薄聖人,那些自小研讀四書五經,以孔子為至聖先師,只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學子們答應嗎?不在你落難的時候踩上一腳真說不過去。
一個人多有才就有多少人愛他,一個人多有才就有多少人恨他,周立波也是如此,因為他們都管不住自己的嘴。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你既然不想當官,又到處結交鑽營,所做為何?說一套做一套,能不讓別人討厭嗎?踩上一腳還不夠,最好再揍一頓。
李白有很多擁躉,王維也不少,可是你們兩個人都做了玉真公主的面首是什麼情況?這麼敗人品的事情也是你們乾的?安能摧梅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王維粉紛紛作嘔:都事成裙下之臣,入幕之賓了,還寫這些東西!你是真開心假不爽吧。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我維才是多情種,才是公主的良配。李白死一邊去吧!
出自杜甫《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先說結論:李白參與永王謀逆,是倡導者、鼓吹者、參與者。證據在李白自己寫得詩裡,洗無可洗。
一、李白是個250,政治白痴。時局未明,聰明人不會輕易入局,但李白入了。入了也就入了,有些事,可以暗地去做,但事情八字沒一撇,李白就大嘴巴廣而告知,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他要走謀逆之舉。凡舉大事,必密而謀之,這是第一條原則。永王沒直接砍死李白,說明永王也是二百五。
二、李白的人設全崩了。什麼忠君愛國,俠義無雙,品德高潔都成笑話。蘇轍一針見血,剝下李白的皮,《詩病五事》:李白詩類其為人,駿發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時不知義理之所在也。語用兵,則先登陷陣不以為難;語遊俠,則白晝殺人不以為非;此豈其誠能也哉?白始以詩酒奉事明皇,遇讒而去,所至不改其舊。永王將竊據江淮,白起而從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觀其詩,固然。唐詩人李、杜稱首,今其詩皆在。杜甫有好義之心,白所不及也。
三、實錘證據,而且是李白自己提供的。
1、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其一(唐·李白)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玄宗尚在,稱永王是“天子”,譖越無疑。
2、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其二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信口說時局同於晉室南奔之時,誇大北方戰局糜爛,唱衰正面戰場,心機不純。暗示玄宗將滅,永王將興。並自命為謝安,將助永王割據江南,圖謀唐大義,意圖昭然,其心可誅。
3、同詩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雲旗獵獵過尋陽。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雷鼓”、“雲旗”、“五色光”(天子儀仗),已經把永王當天子了,譖越無疑。
4、同詩 其五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誣陷唐軍主戰場糜爛,直說玄宗失去人心,眾叛親離。明言永王將是救世主,另立山頭之意昭然,其心可誅。
5、同詩 其十一
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直言割據江南之後,永王將收復長安,登天子位,暗示玄宗將滅,興在永王,其心可誅。
事實上,永王和李白這對250組合,真是有史人以來最弱最可笑的謀逆犯。
李白“華而不實、好事喜名,時不知義理之所在也”真可以蓋板定論,有文才而無德無能的典型。
回到題目,李白該不該殺,真是該殺。為什麼最終不殺?我覺得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李白同學實在是太弱了,雖有謀逆之實,但所做的謀逆之舉猶如投了一粒沙子到水中,波瀾基本沒有,是李白的無能救了他一命,在所有人眼裡,他就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