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採楓

    魏國實力強勁,諸葛亮如果在魏國當權,是極有可能實現統一的。

    諸葛亮是優秀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當時劉備只是依附劉表的一小勢力,佔據新野一小城,兵止數千,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隆中對》,認為可以實現三分天下的理想,其智不下張良。

    佔據荊州後,劉備向西開拓益州,諸葛亮鎮守荊州,在荊州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不但能防備曹操,而且能穩住孫權。之後劉備在益州受挫,諸葛亮率荊州軍大舉入川,幫助劉備征服益州。然後諸葛亮長期作為丞相的不二之選,為劉備足兵足食,其能不次蕭何。

    劉備死後,諸葛亮軍政一把抓,先是平定南蠻叛亂,這是次政治戰,因為戰略正確,輕鬆平定叛亂,並且一直到蜀漢滅亡都沒有再次作亂。接著就開始了北伐曹魏的程序。這是諸葛亮首次率領大軍作戰,可能由於經驗不足錯用了馬謖,因而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但是接下來的五次北伐曹魏再也不能與諸葛亮正面交鋒,只能用防守戰略消耗蜀軍,要知道蜀軍是勞師遠征,魏軍以逸待勞還數倍於蜀軍,這樣的戰績雖古之名將恐怕也無法做到。可惜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諸葛亮這邊,諸葛亮最終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嘗自比管仲樂毅。但是管仲施展才能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做後盾,樂毅能施展才能也是因為西方六國目的一致以及齊國自身外交失敗。可是這些有利因素諸葛亮都沒有。所以諸葛亮最後成了一位悲劇英雄。

    如果我們做個假設,劉備沒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諸葛亮受曹操徵召出仕。諸葛亮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好,《三國志》載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其偉,時人異焉”,曹操極有可能會把他當成郭嘉死後的繼任者。赤壁之戰發生前,諸葛亮也許會勸阻曹操南征,防止孫劉聯盟成立,先引軍西向平定關中,使劉備孫權懈怠,而後以高官厚祿甚至荊州拉攏孫權,引起兩方攻訐。即使沒有這些,諸葛亮可以作為一方統帥率領魏軍偏師應對孫權或劉備任何一方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憑藉諸葛亮的才能,即使曹操死後,靠他輔佐曹丕平定劉備和孫權也是極有可能的。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諸葛亮如果不是跟隨劉備而是跟隨曹操,也就成不了現在受後人景仰的諸葛亮,而是成為王翦、李斯、魏繚一樣的人物。

  • 2 # 溫史

    如果諸葛亮身為魏國謀臣的話,在諸葛亮有生之年是有很大的希望統一中原的。原因如下。

    一.蜀漢之所以被滅亡是因為其實力弱小,這不是諸葛亮一人可以決定的事兒,而如果反之諸葛亮是魏國的謀臣,強強聯合,統一中原極有可能。

    歷史上蜀漢之所以最先被滅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蜀漢地盤小且環境惡劣,導致其人口很少,相應的兵力就不多。人口兵力在冷兵器時代是最重要的,是決定一個國家強大或弱小的最根本因素。蜀漢當初巔峰時期武有五虎大將,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臣,卻依然統一不了中原,只能堪堪自保。歸根結底還是其實力弱小,沒有強大的兵力支撐,將領再厲害謀臣再睿智也沒用。而如果諸葛亮是魏國謀臣的話,則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在曹魏強大實力的基礎上,諸葛亮並不需要像扶持蜀漢那樣扶持曹魏,只需要出謀劃策即可。而不像蜀漢那樣裡外都要親力親為才勉強抱保住蜀漢不被滅。

    二.劉備去世後蜀漢就諸葛亮一人支撐,如諸葛亮是曹魏謀臣,則滅蜀漢並無困難,剩下取東吳指日可待。

    大家都知道,蜀漢後期都是諸葛亮一人支撐,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就會分崩離析。如果諸葛亮是曹魏謀臣,蜀漢根本不用曹魏滅,其自己就會分崩離析,到時候只剩下東吳。而憑諸葛亮的智謀與曹魏強大的國力,東吳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統一中原的程序也就會大大加快,在諸葛亮有生之年統一中原非常有可能。

    總結:曹魏實力本就勝於東吳和蜀漢,即使在當初蜀漢有諸葛亮時,其面對曹魏,只能主動出擊北伐換取推遲蜀漢滅亡時間而已,說起來也只是自保而已,更別說滅曹魏統一中原了。而一旦曹魏擁有諸葛亮,蜀漢則勢必是第一個最先被滅的,其次頂多數年東吳就會被滅,畢竟在諸葛亮的出謀劃策下,統一中原難度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畫幅相機用全畫幅鏡頭時,等效焦距要調節到1.6倍,那麼此時安全快門應該怎麼確認?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