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攝像liy

    安全快門只是一個相對概念,這東西一點都不絕對,就是一個大概參考值。

    安全快門是什麼意思?就是在曝光時保證畫面不受抖動影響(這個抖動包括按下快門時的機振和手抖)而產生糊片的最低快門。

    常規的說法是焦距的倒數(全畫幅),即1/焦距,例如50焦段的安全快門為1/50秒。

    轉換到c幅上,則是同樣乘以轉換系數後的等效視角倒數,例如50焦段在aps-c幅機身上×1.6的係數(佳能),安全快門為1/80秒。

    但這玩意不客觀啊,本身安全快門就是膠片時代的說法,決定最低快門的原因除了焦段外,每個人手持相機的穩定度也不一樣,更重要的是畫素密度(我覺得這才是c幅安全快門要乘以相應係數的原因,畢竟鏡頭實際焦段沒發生變化只是視角)。

    畫素高低決定了畫素密度也不同,例如某鏡頭你用1/50秒在5d3上不糊片,在5dsr上就可能糊了。(5d3是兩千多萬,5dsr是五千萬畫素)

    還有就是實際拍攝的物體,是運動物體還是靜物?最後照片要在多大的螢幕上呈現?這些都是影響快門的因素。

    不能過分相信這種安全快門公式,沒把握的話,實地拍一張,放大檢視,這樣最靠譜,拍的多了,自然大概有數了。

  • 2 # 從耗子胖成豬

    首先我要告訴你,“安全快門”是膠片時代延續到現在的老概念!

    因為在膠片時代,所有的相機都是使用膠片作為感光元件,可以視為“取樣密度一致”,所以膠片時代無論大畫幅相機、中畫幅相機、135相機,都遵循這樣的一個規律:

    手持相機的情況下,當快門速度=“鏡頭焦距的倒數時”,可以確保相機拍攝靜物的圖片不糊片。所以,在膠片時代,一個80mm的鏡頭,無論在135相機還是在120相機,它的安全快門都是1/80s。

    注意!拍攝物必須是靜物!靜物!靜物!

    安全快門也只能是針對靜物拍攝而言!

    而到了數碼時代,這種概念就發生了變化!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你必須把畫素密度作為一個參考依據考慮進去!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佳能的70D與5Ds的畫素密度是相同的,把5Ds裁剪成APS-C畫幅,畫素就跟70D完全一致。那麼對於同樣的鏡頭,這兩款相機的安全快門就是相同的。

    而佳能80D與佳能1DX,這兩款相機的畫素密度就差距很大,把1DX裁剪成APS-C畫幅,畫素才702萬,而80D有2400萬畫素。那麼對於同樣的鏡頭,肯定就會出現1DX沒有糊片的情況下,80D卻糊片了。

    再極端一點,以手機為例,華為的P20pro主攝像頭的焦距實際才大約5mm左右,而它的畫素高達4000萬!顯然,它的安全快門就絕對不可能是1/5s。事實上,要想讓這款手機放大的圖片清晰銳利,快門甚至不應該低於1/160s~1/200s。

    那麼在數碼時代,安全快門的概念應該怎麼看呢?

    其實我們可以簡單換算一下,膠片時代的135相機,解析度大概與600~1000萬畫素的數碼相機相當。所以對於2000~2400萬畫素的全畫幅相機,安全快門應該是“鏡頭焦距*2”的倒數。而對於2400萬畫素的APS-C畫幅相機,安全快門則應該是“鏡頭焦距*2*焦距係數”的倒數。

    因此,在這裡,耗子哥可以簡單給你換算一下:

    一款50mm的鏡頭,它對應的單反機身安全快門如下:

    5D、D700、a7S、a7SII: 1/50s~1/60s

    1DX、6D、5D3、6D2: 1/80s~1/100s

    5D4、450D、D90: 1/125s

    5Ds、70D、80D: 1/160s

    最後注意一下,目前安全快門只是經驗主義的一種粗略估算。

    實際上,影響圖片清晰度的因素還非常多,例如單反相機反光板的震動、相機的重量、鏡頭的重量、快門的震動、是否有防抖設計,這些都是很大的影響因素。隨著相機的防抖技術普及,相信以後這個概念會逐漸淡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婚夫婦如何預防畸形兒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