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行詩人安安
-
2 # 做人若水660
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焚燒五經活埋儒士的事件。秦始皇統一後承相李斯建議實行郡縣制,郡縣制實行八年遭到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要求古制。秦始皇大怒在咸陽將四百六十餘名術士坑殺!!!這是焚書坑儒大概事件。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為了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需要,當時的儒士借儒家經典攻擊時政。不過秦始皇做的不徹底給以後的統治埋下隱患。如果秦始皇把焚書坑儒事件做的徹底,把全國的老百姓變成了愚民,我想這樣的社會不利於發展。大家都沒有文化社會將停滯不前或有可能倒退。沒有文化知識社會將變的野蠻,粗俗。沒有人講道理,更不要談發展進步了。老百姓將變的行屍走肉沒有真正的靈魂!這樣的社會太可怕了!!!中國在70-80年代社會上的人文盲率很高,我是在農村長大那時農村打架風特別嚴重賭博也是屢教不改,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政治制度不是要把老百姓囚在籠子裡,蒙上雙眼。要讓老百姓有更多的自由,活力,話語權!!!古人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是有一定道理的。
-
3 # 三木成林133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述士,即儒生)”,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焚書是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行政體制,一些儒生遊士針對時政,引證《詩》《書》和百家語,以古非今。丞相李斯為杜絕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入則心非,出則巷議”的現象,提出“焚書”的建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下令除《秦紀》、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其他如百家語、《詩》、《書》等限期交官府燒燬。這起焚書事件,令大量文化典籍化為灰燼。
坑儒是指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餘人並全部活埋。
秦統一六國後,只所以這樣做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國家剛剛統一,原各華人民思想不統一。
1.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要中央集權,就要統一思想;
2.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行同倫,這些措施都是剛剛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能夠控制的要素。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爭鳴,思想領域各學說活躍,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思想,許多學說認為自己是治國經世之正統,而一個國家能多大程度上完成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不統一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秦國統治者是不可能讓多種思想並存的。
二、控制思想的文化典籍及有影響力的人還沒有受到控制。
1.由於當時奴隸主仍在意識形態領域為復辟舊制度製造輿論,前213年,秦始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其它醫藥,農耕方面的並不焚燒,有一定的目的性,但焚書對於古代文化典籍是一個極大的破壞,雖然對秦的加強中央集權思想控制是起到了作用。
2.由於盧生、候生期騙始皇能得長生不老之藥,但終沒有得,"敗露後始皇大怒,認為儒生多以妖言惑亂,於是將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於咸陽。焚書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當時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離心離德,後面又沒有有效的校正對策,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沒有這項措施,還會使用別的方式加強中央集權。但歷史不可逆轉,只能說這為人類歷史的程序抹上了一筆重重的色彩。
回覆列表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本質實際為了實現統一的中央集權主義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可惜並沒有什麼成效,其結果也是令人始料未及的。但是縱觀歷史發展,秦朝實現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