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琴1
-
2 # 天雨居士
也不能這樣說。現代醫學是以理化指標和儀器檢測為依據的,醫師的培訓學習是按科目進行的,一個醫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識,所謂“術業有專攻”,分的越細越好。至於它的問題,“金無赤金人無完人”,不能因為個別人沒有醫好而苛責,沒有哪個醫學能包治百病。
我是學中醫的,但我並不排斥別的醫學,畢竟各有所長。
-
3 # 心血管內科張醫生
按科室看病是醫學發展到某一階段的重大進步,但也是下一階段醫學發展所要完善和改變的模式!
請不要懷有敵對的看待中醫和西醫的模式。
分科室意味著對人體的探究已經進入了十分深入的階段,必須要有深入的專科大夫才能勝任高精尖的治療手段。
但分科室也帶來了專業有餘,而全科不足,所以現代醫學進行的全科醫師培訓和全科醫師制度就為了解決專科醫師帶來的短板。
-
4 # 急診夜鷹
這個問題的提出者很認真。反映了幾個問題
1. 癌症治療的現狀
很多癌症發現時已經是晚期,治療效果不好,此時是積極治療還是順其自然,其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者,無論是進還是退,都可以理解,也都應被接受。但是,早期癌症的積極治療,很多患者都在無病生存,不要放棄,更不要去求助一些神奇的偏方。
2. 提問者以自己為案例提出的心律失常,是否手術的問題,因為具體描述不詳。不好判斷。一般如果醫生提出做射頻消融手術,估計是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這種心律失常,就是突發突止的特點,下次發作真不知是什麼時候,如果不是頻繁發作,確實也並非一定要做手術,但如果頻繁發作,射頻消融確實是一個好的選擇,並且手術成功率很高,是心內科難得能治癒的疾病之一。
3. 現代醫學分科過細,確實是一個明顯弊端。專科醫生往往注重區域性,忽略整體。往往會造成一些問題。不過醫院也有相應的會診機制甚至是多學科診療機制來應對。並且住院醫師培養過程中也是輪轉多個科室,並嚴格執行,希望擴大年輕醫生的視野,不會過早進入專科狹窄的的領域。
-
5 # 遼瀋名醫
按科室看病是現代醫學的問題,但絕不能說是最大的問題。
在現實情況下,這種問題存在,也在透過多種方法解決,比如會診、成立各種診療中心等,但是還沒有達到徹底去除弊端的完美狀態。
舉個通俗的例子,老百姓不舒服去醫院看病,在分診臺,護士根據患者的描述,推薦他去某某科,這種分診誤差率其實很高。也就是說,護士聽患者描述某某部位不好,不舒適,推薦他去相應的科室,簡單粗暴但又無可奈何。
就拿簡單的胸痛來說,可能是胃痙攣,也可能是膽囊疾病,還可能是心臟疾病,很難簡單的就精準到毫無差錯的程度。
這,可能導致誤診、耽擱時間甚至生命。
會診,因此而來。現在的會診大多針對疑難重症,或者是手術患者、住院患者。主要就是解決多病種之間的爭端,優先處理主要矛盾。
這個時候,患者的疾病就不是單純某某科室的病,而是放到一個綜合的平臺上來論證,由多科系的醫生統一給出一個科學的答案。
會診的患者是少數,想要所有的疾病都會診那是不可能的。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胸痛中心,它容納了急診科,呼吸科,心內科,心胸外科等“門派”共同的智慧。急性胸痛發作可能是心梗,肺栓塞,還有可能是主動脈夾層。如果單純的分診或者患者自身按科室看病,極容易延誤時間,影響治療效果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胸痛中心在全國各地大範圍成立、組建,就是在急性胸痛患者的診療上,推行多科室共同參與的模式,共同根據各種指標、檢驗報告來診斷,救患者一命。
這種對按科室看病的突破,消耗更多醫生的精力。圖啥?是出於對醫學的尊重、對生命的敬重。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模式與胸痛中心類似,解決現行就醫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弊端,讓更多的患者獲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著名主持人因喉癌病逝,仔細想想身邊很多人得了癌症基本沒有一個是透過西醫手術或化療放療治好的,無一例外被死神奪取生命。我研究發現,西醫的科室制度嚴重的影響了病人的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模式,只會讓你術後好轉一段日子,然後就是擴散,急變,去世,李詠是這樣,我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是這樣。我曾經因為心率不齊就醫於上海排名第一的醫院的專治心率不齊的主任醫師,各項檢查後醫生無法明確原因,只是提出射頻手術,幸好沒做,後來我自己發現心率不齊是胃神經引起的,喝了紅茶就徹底治好了。如果當初聽信醫生手術,可能現在都沒力氣運動了。如果胃科醫生一起診斷,或者心臟科醫生也精通胃科知識,那就一定能治好。針對單個器官單個科室的檢查和治療有時候會將病情惡化,那些穿刺活檢靶向切除,進一步激活了癌細胞的擴散。所以為什麼不像中醫那樣把科室統一,所有醫生必須精通所有科室綜合來看待病情?
回覆列表
我也覺得是個大問題,看病很不方便,
住在迴圈科都是心血管的問題,可又得了帶狀皰疹,這又牽扯到面板科,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