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各位老師,中醫針灸自學有什麼經驗可以給說說嗎?謝謝了!
1
回覆列表
  • 1 # 幻舞小中醫

    中醫基礎之後看一下針灸甲乙經 針灸大成。熟悉經絡腧穴。 最後手法問題,針得氣不得氣是針灸關鍵。最好有個師傅帶一下。

  • 2 # 岐黃傳承—龍籽江

    一、當年學習針灸的實踐在醫院,主要由兩位老師教的,一位是省針灸學會副主席,一位是中醫主任醫師。

    二、不管是自學還是說有老師教,起初都要靠自己懂得摸索病例、累積經驗,達到基礎知識的夯實,以後才能成長。前提是中醫理論和針灸學理論的必須掌握。

    三、針灸:是針刺和灸法的合稱。做這行已有幾十年,在此主要分享一下針刺的心得和感悟:

    針刺拼到最後,其實拼的是“功”力。扎針絕對不是像插秧一樣扎入在穴位內就可。不管你是運用哪種針法,如沒有“功力”的支撐,只是金屬摩擦感而已,並達不到你想要的理想效果。這也就是現今很多人的針灸效果達不到先人的高度區別所在。

    四、分享一個例項:現代針刺界有一位前輩,別人尊稱其叫“張太溪”(此前輩本人我從未見過)。

    為什麼他能得到業界人給的這個尊稱呢?是因為他“百病只用太溪穴”。據說他不管治療什麼疾病,多數僅用太溪一穴足矣。這當然略有點誇張,但是說明他針法功底精湛,往往僅只要使用極少個的穴位就可以解除別人的病痛。

    而我更相信這是他的“功力”了得。並不只是穴位扎得精準。

    五、“功力”,其實指的就是氣功。所以學習針推專業(不管是自學還是在學校的學生),如有可能一定要把氣功練好,才能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高度。因為基礎理論人人都可以學得會,但是要出“功力”,必須勤練不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別人是複製不了的,這才更是你自己個人的東西。

    比如我上述說的“張太溪”前輩,太溪穴誰不知道?但別人就是扎不出來他的那種效果。

    六、至於針法如何表演的眼花繚亂,針灸配方如何的嚴謹,這些都不是什麼秘密,不值得炫耀,在未來的時間你根本就用不上。

    七、因為每個人的年齡都會老,如果沒有鍛練功法,到了一定年齡手會顫抖,拿針不穩你想扎的穴位都扎不進去。而如果有練過“功”的人,甚至80歲以上仍然手穩腳健,依然可以從事這行工作。這就是兩者明顯的區別和差距。

    八、所以針推技術的好否?拼到最後拼的就是“功力”。而不是以理論以及穴位的配方來決定的。

  • 3 # 中醫醫師程聰

    自學針灸方法:

    1、以本科教材為主,針灸的本科教材,是目前各大高校高等教育通行的。相對於古代《靈樞經》是比較容易接納的。

    自學針灸首先應該保證安全,需要注意穴位下的神經、血管、及內臟器官。一旦損傷,後果很嚴重。最常見的是針刺背部腧穴導致氣胸的,原因就是因為背部針刺過深,原則上背部的腧穴應該斜刺0.5到1寸左右。如果發生針刺性氣胸,這完全就是醫療事故了,是醫生本人的責任。

    其次是前胸部,左右上腹部,下腹部,有肝膽脾腎等臟腑,黃帝內經有云: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瘖。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刺脊間,中髓,為傴。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缺盆中內陷,氣洩,令人喘咳逆。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2、練習進針手法。

    先在紙團上練習進針、 進針速度要快,快速破皮則不痛,破皮後緩慢的進入肌肉層,這時“得氣”的酸脹感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經氣”也不會混亂,指力是成功進針的關鍵,指力不夠,無法快速破皮,病人會感覺劇烈的疼痛,下次就不敢讓我們針灸了。

    3、首次扎針應該在我們自己身上嘗試。

    穴位選擇多以四肢為主,四肢肌肉豐厚,沒有重要的器官,是首選的練針部位。我們在學校學習針灸課時,老師就讓我們先在自己身上扎針,然後在同學身上相互扎針,選取的是肘關節的“曲池穴”。

    4、網上聽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打造客戶喜歡的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