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兒科阿來蜂蜜

    簡單的說,有的藥不適合作成成藥。懶,不舉例子了。

    其次,藥方所對應的疾病很多是疾病過程裡的有針對性的症狀出現時用的,並不適合全程使用。舉例略,專業知識懂的人不多,總之如果需要,可以去買了自己煎。

    第三,方藥種類繁多。人們疾病和體質不同,藥品副作用也需要很專業的醫師評定用藥。所以只有少數名方,副作用低療效高,比較適合普通人使用的方子才製作了成藥。用藥是需要專業的,請勿過分自信自己配置很多藥品服用。

  • 2 # 雪夜彎弓

    中醫的某些名方有個特點:再重的病都能治,問題是這些方劑的藥物組成有的本身就是毒藥,若沒有中醫的辨證論治,病人是無法自行服用的,當然,藥廠也不敢生產,藥店也不敢賣的。

    另一方面,有些方劑即使無毒,但其藥性峻猛,同樣也面臨上述情況。我舉幾個例子:病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而喘,這個病夠重吧,其實只要一劑麻黃湯即能解表。但這個方劑發汗迅猛,用之不當反致禍患。如果病人不僅有上述症狀,且還煩躁不安,於是又有大青龍湯。這個方劑所含的麻黃量更多,另外還有50克以上的生石膏,就問你敢不敢用?

    下面這個更猛:病人胸脅痛,心下痞硬,乾嘔短氣,頭痛目眩,嚇人吧,實際上就是胸腹積水。中醫用十棗湯,分別是芫花、甘遂、大戟。這其中任何一種藥都有大毒,全憑那十個大棗安胃解毒,別說病人不敢吃,火候不夠的醫生都不敢開。

    我們常見的已有的中成藥,如銀翹散、桑菊片,板藍根沖劑等等,就治點皮毛之症,吃錯了也要不了命。所以很多人說:中藥都療效慢,大病還得找西醫,這是誤會了。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說,某個計程車司機一個多月不大便,原來是腸梗阻,西醫直接動手術把他腸子切掉一截。我就冷笑了,在中醫手裡還有下不了的大便?一劑大承氣湯足矣!歸根結底還是中醫知識的普及不夠,遭到太多的誤解和歧視,轉過來也就難免沒有人為此買單了。

  • 3 # 中醫邱烈澤

    中藥的劑型關乎療效,中醫講丸者緩也,湯者蕩也。前者說的是治療一些病需要用丸藥慢慢治,不能急,即這種方子適合做中成藥。後者說的則是有些病急,大,得用湯藥,起效快,就不適合做中成藥。中藥的療效與煎煮方法密切相關,還有散劑,膏劑等。

  • 4 # 春天陽光下的向日葵

    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等,都是一些沒有加工的天然物品根據配方大多數都是熬製成湯劑服用。中成藥是根據傳統配方,按照一定的加工方法制造成的,要在國家指定醫院透過大量臨床實驗並被國家醫藥理部門認可後才能被廠家生產銷售。有些很好的中藥名方如果還沒有研發出製作方法,或者經過臨床實驗效果差,毒副作用大,都是是不能製成中成藥的。

    能製成中成藥的大多數都是作用比較廣泛,而有些中藥名方使用比較個體化,是要根據個人體質透過中醫辯證才能準確的使用。

  • 5 # 謙無損

    中藥名方沒有製作成中成藥的原因,在於國家藥品生產管理的體制。

    看一看成功案例,在日本,日本的中藥被稱為“漢方製劑”。有很大部分“漢方製劑”是不需要日本的藥企申請藥品標準文號和藥品生產文號的。

    日本的厚生省牽頭選出近300種效果可靠,毒副作用較小的藥劑公告發表,各製藥企業不必申報審批即可根據認定的處方,按藥典的規定製造中成藥,這給藥企節省了大量的經費與時間。日本藥企把生產流程、生產標準等進行了符合西藥生產檢測習慣的改變,這讓全球醫療市場和消費者認可其漢方製劑。

    曰本帝國製藥等將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湯、桂枝茯苓丸等成藥搶住了美國專利。由於有專利的存在,歐美藥企不能生產,同時原產地中國藥企也不能生產。

    據說2014年全球中成藥產值1000億美元左右,日本、南韓和美國等藥企壟斷中成藥國際市場的九成左右市場份額,中國的中成藥才有一成左右份額。

    日本在中藥上的戰略,組方源自中國,藥材取自中國,最大限度掠奪國際中藥市場份額。而我們只是原料的提供者。

    近代中醫一直在爭議,質疑、取消中艱難的生存,中西醫結合的教學,培養出臨床無療效,質疑否定最多的中西醫畢業生。用生產西藥的生產流程和生產標準來捆住中成藥的手腳,中成藥還能生產出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情人節你會送哪些禮物,該怎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