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一辰育兒經

    危害大。

    寶寶還比較小,腸胃功能有限,能消化吸收的食物營養有限,過度餵養,最容易導致的問題就是積食。俗話說”小兒百病,積食為先“,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積食原因導致的,而導致積食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過度餵養。

    積食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食慾下降,拒食厭食。因過度餵養致孩子脾胃負擔過重致導致積食,進而導致寶寶脾胃虛弱。寶寶會表現食慾下降,吃一點就飽,或是厭食症狀。

    2、上火便秘。積食問題引起消化不良,孩子出現上火便秘,排除深綠色爛便,後比較乾硬,臭味濃。

    3、口臭乾嘔。孩子舌苔會變厚,泛酸口臭,會出現乾嘔情況。

    4、咳嗽。脾胃生津之源,痰多易致咳,時間久了傷肺,引起呼吸道疾病。

    5、夜哭,睡不安穩。積食後,孩子脾胃不適,易出現脹氣或腹痛症狀,夜裡哭鬧不止。再者孩子出現積食問題,時間久了會導致積食化熱,內擾心脾。如中醫鍾那句話“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出現積食問題孩子睡著也睡不踏實。

    這些積食症狀,都是日常比較容易發現的,寶爸寶媽及時留意,發現類似訊號,及時治療,避免因為積食問題引起其他病症。

    出現積食問題怎麼緩解?

    1、合理飲食。

    俗語云:”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多吃五穀雜糧,青菜水果,飲食有度,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真的有益於健康。

    2、中醫推拿。

    孩子吃多了後,可以透過一些推拿手法幫助孩子消化吸收,成本低、效率高,簡單易學。常見有捏脊、揉板門、揉腹等推拿手法。

    3、適量運動。

    合理適當的活動量,能幫孩子活動氣血,有益於孩子調節脾胃虛弱的問題,減少積食的風險。

    所以儘量避免過度餵養,讓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健脾養胃,消除積食煩惱,保護寶寶脾胃見健康,促進寶寶身體茁壯成長。

  • 2 # 聰慧媽咪

    1、生理危害

    ● 影響生長髮育 過度嬰兒肥胖,最直接的後果是延緩爬行和走路的發育。 而且,過度餵養還會造成寶寶消化吸收不良、易疲勞、不愛運動等。

    ● 成年肥胖疾病 研究顯示,大多數胖娃長大後,依舊會很胖。 目前,中國肥胖兒童已佔到肥胖患者人群的25%以上,如果加上超重的兒童,總數超過35%。 世衛組織已將兒童肥胖,定為21世紀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營養過剩的肥胖,會讓其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增大很多。

    2、心理危害 強迫、追喂,嚴重破壞家長和寶寶的關係。 長期強迫餵飯,會讓寶寶對吃飯產生逆反心理。 讓吃飯變得不再是享受美食的過程,而是討厭、牴觸的事。 這對寶寶未來的身體發育健康和心理,都是很大的隱患。 體重不是衡量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 一味想增加體重,營養攝入過量,必將產生一系列問題。 與其追求胖寶寶,不如多花心思在營養搭配上,注重營養均衡,寶寶成長更勻稱、健康。 新增輔食的寶寶,儘量多引入多種食物. 從豐富食材中獲得全面營養,注意不同搭配,同類互換,花樣翻新,做法輪換等。

    如何判斷是否太胖?

    肥胖的危害確實不少,但也不可否認生長髮育對高脂肪飲食的需求。 並不是所有嬰兒肥,都是肥胖。 有時只是稍胖,隨身體機能發育,肌肉增加,脂肪得到消耗,嬰兒肥會逐漸消失。 家長可將世衛組織生長髮育曲線圖下載打印出來,再把寶寶每階段體重記下,標註在上面。 然後繪製出寶寶的生長曲線,最後和世衛的標準做對比,判斷是否過胖。

    寶寶已超重怎麼辦?

    有過度餵養擔憂的家長,可透過加強母乳餵養來防止過度餵養。 母乳餵養的寶寶對乳汁的攝入有自我調節能力,不像人工餵養,需遵從他人的意志。 奶粉餵養的家長,不要因為瓶子裡還剩一點而鼓勵全喝掉。 一週歲內的寶寶,需要充足的營養來保證發育。 如不是醫生專業人士給出的餵養要求,家長不要給寶寶節食或限制食物的攝入。 一週歲以上的寶寶,家長注意合理膳食結構,飲食均衡,口味清淡,不要重口味。 兩餐間吃些酸奶、水果等健康零食,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平時多活動、多消耗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點半課堂”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你希望你孩子的學校也實行“四點半課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