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海方碑

    表面上說,是因為酒文化盛行,然而為什麼會有酒文化?繼續深挖,根本原因在於:

    酒可以讓人達到:愉悅+暫時失去理智的效果。

    正是酒的這個特性,讓它成為了辦事中屢屢現身的常客。

    辦事的本質是談判磋商,即讓意見不一致的兩方面,達成一致的共識,由拔劍相向或彼此無關的不合作關係,到槍口朝向同一個方向的合作關係。這中間需要雙方妥協讓步,有所改變。

    而鬆口改變又需要什麼?除了根本利益不可動搖外,還有一部分利益是彈性的、可以坐下來談的,這部分有彈性的利益,就是酒精發揮作用的據點。

    要談下這些利益,需要愉悅,需要短暫的不理智。酒水下肚,人變得昏沉,性情中人往往在醉酒時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相見恨晚感,於是大筆一揮事情談成。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談事情的過程中,雙方都需要露出一部分醜態,以便構築牢固的同盟關係,酒局為這個醜態暴露提供了絕佳的客觀條件。醉酒了很多人會耍寶、胡言亂語,彼此彷彿看到了對面的真性情,於是信任感大增,事情就辦成了。

    值得注意的事,傳說中上古帝王大禹喝了酒之後睡了二天二夜,醒來說:喝酒容易耽誤事,需要加以限制。於是民間有了“大禹禁酒”的故事。因此,要注意小酌怡情,大酌傷身耽誤事哦!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 2 # 點滴思維

    酒杯一端,政策放寬

    筷子一提,可以可以

    這是中國酒文化的體現,華人自古就有餐桌文化,在餐桌上交流各類事情都是很方便,不過很多時候酒桌上的事往往也不靠譜。

    近年來由於政府對這個文化的整治,已經改善了許多,但是傳統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希望透過80 90後的改進,讓這個風俗有所變化吧

  • 3 # 一支青年

    酒是個好東西,但是我不喝。為什麼現在辦事都要以喝酒為主題?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把問題裡面的“現在”兩個字去掉,我們國家這個社會無論是以前,現在還有看得見的將來,想辦一件事情,或者有求於人,官場、商場,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大部分都是藉助飯桌酒席這個媒介。我覺得至少有兩大方面的因素,一是風俗,二是酒的特性。

    從風俗上講,我們國家關於酒的歷史非常長遠,這個歷史以及一代人一代人的薰陶影響,以至於酒在華人心目中根深蒂固,逢年過節少不了酒,婚嫁喪娶、生日升學等等都少不了酒,假如婚慶的酒席飯桌上只擺有可樂,茶,沒有酒,會讓來賓不能盡興,假如商務宴請的飯桌上不開一瓶好酒,那客人可能會覺得不受重視,所以在很多場合裡面酒都承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要辦事求人,那麼主家除了想好什麼菜式之外,另外一個就是要喝什麼酒了,客人喝不喝,酒最好都上桌。

    另外一個就是酒的特性了,先看下面這些順口溜:

    “人在江湖走,不能離了酒。人在江湖飄,那能不喝高。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游。哥們不喝酒,沒有好朋友。只要心裡有,茶水也是酒。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領導幹部不喝酒,一個朋友也沒有。中層幹部不喝酒,一點資訊也沒有。基層幹部不喝酒,一點希望也沒有。紀檢幹部不喝酒,一點線索也沒有。平民百姓不喝酒,一點快樂也沒有。兄弟之間不喝酒,一點感情也沒有。男女之間不喝酒,一點機會都沒有。”

    雖然這是對酒文化的一種戲謔,但是不難從中看出酒具有烘托氣氛,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並使人暫時失去理智的功能,而這三種功能對求人辦事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求人辦事,往往不好開口,只是吃飯喝茶,入席寒暄過後飯桌上很容易無話可聊甚至安靜尷尬,這個時候你就更加難開口提出你的請求,那麼怎麼改變這種尷尬的氣氛呢?喝酒啊!敬酒的過程中可以套近乎,觥籌交錯幾個回合之後氣氛就上來了,幾杯酒下肚,身體發熱,你的膽量也大了,敢和客人稱兄道弟了,那求人的話說出來就水到渠成。而客人這時候在酒精的催化下也變得不那麼理智了,既然是兄弟的事情,那好辦,事情達成,賓主盡歡!喝茶?只會讓你跑多幾趟廁所,暗暗後悔花了錢請客,但是請求卻不好意思說!

    喝酒,終究傷身體,所以能不喝就儘量不喝吧,實在迫不得已,那也只能逢場作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你覺得什麼湯是最好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