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o學習
-
2 # 豆樂寶媽育兒
家庭教育中,父親還是母親更能管好孩子?
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這個可能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家庭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樣,所以答案也沒法定性。前兩天聽樊登老師講了一句話,“孩子一定聽家裡聲音最小的那個人的話”,我認為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說一下我們家的教育情況吧,我的脾氣比較溫和,一般我都是以溝通說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爸爸的脾氣比較急躁,一般都是吼罵甚至有時會動手打孩子,我不怪他這樣對孩子,因為他也是從這種環境下成長的,這跟他的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事實證明,當孩子犯錯誤時,爸爸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好像並沒有起到作用,反而讓孩子跟他對著來。有一次爸爸在洗衣服,而調皮的寶寶非要開洗衣機放洗衣液的抽屜,他一開就可以聽見嘩嘩的流水聲,感覺很好玩,把自己逗得哈哈大笑,爸爸剛開始並沒有生氣,只是口頭上警告一次,但寶寶不聽,還是繼續開著玩,接下來爸爸就生氣了,“有電,跟你說了還不聽,你再開信不信我打你!”但寶寶還是不聽,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玩耍,這時的爸爸火氣蹭一下就上來了,用力的打了他一下,寶寶竟然沒有哭,還繼續和爸爸作對,爸爸打了幾下也不管用,就這樣父子兩都生氣誰也不服誰。
我看狀趕緊過去,蹲下來對寶寶說“開那個很好玩是不是?但是那個有電,爸爸不讓你玩是怕電著你,電著你就跟燙著你一樣疼的,我們不要電著好不好?咱們一起玩汽車好嗎?”寶寶思考了幾秒說“電著了疼,不玩了,我們玩汽車吧。”
事後我跟爸爸談這件事,爸爸認為孩子不怕他,不聽他的話,還是打的不疼,我說“其實他現在確實還小,打他終究是不對的,你想想你小的時候被打是不是很恐懼?”,爸爸說“那也得打要不他也不聽”,我問“你打他他聽了嗎?其實你跟他講道理,跟他耐心的溝通他會聽的。”最後爸爸也認同了我的教育方式,從那以後也學著改變自己了。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教育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變好,在這裡也分享我的幾個教育觀點以供父母們參考:
一個家庭裡,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孩子認同你,而認同的前提肯定是信任。孩子信任你,他才會聽你的話。而這種信任的來源就是陪伴。很多人忽略了陪伴的重要性,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的物質條件和好的學校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其實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與關注。
事實證明,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幸福指數高,安全感足,沒有攻擊力,常常給人一種舒服的狀態。而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焦慮,缺乏自信,叛逆且犯罪率高。所以父母們,放下手裡的手機和工作,抽一些時間多陪陪孩子吧。其次,好的教育一定是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在家庭裡,被尊重的孩子和不被尊重的孩子,前者肯定內心更自由且自律。因為他知道父母理解尊重他,他反而會約束自己,而不被尊重的孩子內心總會不健全,總會做出與父母大相徑庭的事情。最後,父母的教育態度一定要統一。教育最忌的就是一個向東,一個向西,規矩一旦制定好,就不要輕易變動,如有一方偏袒孩子,孩子就會變本加厲,而且對另一方不滿,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矛盾。只有父母合作,才能教育好孩子。母親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書,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物件。而父親是指引孩子人生道路的指明燈,父親的愛是隱晦而不漏聲色的,雙方的教育缺一不可。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覺到民主,平等,自由,有自己的發言權和選擇權,在保證安全和不失原則的情況下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家庭教育才可以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回覆列表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1、媽媽的素質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高。
2、用理性的母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提高自身素質是教育孩子的關鍵。
3、正確“導航”是媽媽的第一要責,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4、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媽媽。
5、媽媽也應該向孩子學習。
6、別忘培養孩子合群意識。
7、給孩子種下一粒“理想”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