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只有我不在的城市7745
-
2 # 悠悠子民
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書,莫過於《岳飛傳》了。記得少年時閱讀《岳飛傳》時,對岳飛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的高尚品德佩服至極。書中的許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可有一句話,時常響在耳邊,掛在嘴上。它就是"君子記恩不記仇,小人記仇不記恩"。看似平淡的一句話,卻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君子和小人截然不同的形象。教育學生時我引用這句話,開導兒女時,我時常少不了這句話。這句話,讓我學會區分身邊許許多多的人,哪些人可以交友,哪些人只能遠離。所以我堅守的交友原則是:不孝父母者不交,忘恩負義者不交。連父母就不孝的人,不會對其他人永遠真心。忘恩負義者更顯得可怕,為了私利,也會對朋友落井下石。
這句話,將左右我的一生,讓我無愧於天,無愧於地。
-
3 # 說道231960427
農民的後代,接觸不到什麼書的。都是以故事模式,聽村老說的,說人生第一老師是父母,不如說是村中長輩。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商業文明,容入商業社會,社會發生大變革,人都在忙,過年回去,不是走親戚,就是,有閒了打牌。加上擁進城市,原先家庭扭帶打亂了,鄰居,各散東西,已經找到鄉土氣氛,那種扭帶熟悉感。過年時間短,很難聚一起。鄰居少接觸,更像城市,出入關門,撞在一起,不知誰是誰,住那兒。所以孩子們沒有我們那時幸運,可以聽村老說故事,商業文明,商業社會,對於人來說,不知好壞,人總之上前行。對於影響深毛主席傳,周恩來傳,鄧小平傳,富國論,海權論,覺得現代人看現代東西,才有現實意義,切入環境,瞭解時代發展,瞭解歷史,瞭解遠古文化,那是做學問,人首先生存,有技術,技能,最好能做研究,這樣才談學問!好似小孩樣,學跳舞,唱歌,奧數,能幫肋生存嗎?有事業,那些東西,不是擺在面前。做明星,那有多少人成功,付出多少代價,不認為發明星夢是好事!沒有錢棒不出明星來,那些潛規則,寶寶怕怕!做人還是實際點,掌握技術,技能,研究,生存條件,有積累,創新,創造性,創自己事業!
-
4 # 略輸文采12
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少年維特的煩惱》《狼圖騰》 《平凡的世界》《醜陋的華人》《山坳裡的中國》《世界史》《白鹿原》《廢都》《明朝的那些事》《康熙大帝》……還有很多,不一一贅述了
回覆列表
高中是韓寒的《1988》,那時我一個玩的好的同學喜歡上韓寒的一些書,我找他借了這本書通宵看完了。那是我第一本一次性看完的書,感受頗深,但是比我更嚴重的是我那個同學,成績比我好,卻在之後執意退學,誰勸都不管用。。
大學的時候偶爾去圖書館看看書,大多是些小說。有一天我看到圖書館角落有兩排推理類小說,本身我也曾看過柯南和福爾摩斯這些推理型別的文學或影視作品,所以就隨便找了一本借回寢室,而這本書正是東野圭吾的《惡意》
結果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從他早期的《放學後》到後面湯川學再到加賀恭一郎,發現看無可看後又去找了許多其它作者的名作,比如《無人生還》和波洛系列。直到現在我都覺得那一陣子是我大學裡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在進入社會後,總覺得身邊的人大多都十分浮躁,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我也沒能安安靜靜地看書了,雖然還是會去書店看看,但自己始終都沒能堅持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但是有一天週末我在新華書店裡亂逛的時候,看到一本名為《理想國》的書,可能當時生活壓力太大,深刻感受到現實的殘酷,所以對“理想”兩字有著莫名的嚮往,於是就拿過來隨便看了看。剛翻了幾頁,我就被裡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因為我實在沒想到,這樣幾乎只用對話形式,僅僅幾個在人一起討論關於"什麼是正義"的話題,竟如此精彩。所以在我看到差不多要打烊的時候,果斷買了回去。
不得不說,柏拉圖的《理想國》應當是影響我最大的書。在此之前我也有了解過過一些哲學家的思想,比如“絕對精神”、“唯物辯證”等等直到現在我都不是很明白。但是《理想國》是比較容易讀懂的,並且它在趣味性上也比近代的一些哲學書籍有趣得多,不過由於時代太過久遠,它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有些思想可能在現在看來不能接受,但是作為非專業人士的哲學啟蒙書籍是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