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復醫學

    六經指的是:厥陰,少陰,太陰,陽明,少陽,太陽。

    但是,張仲景的《傷寒論》講的是時間觀;《金匱要略》講的是空間觀。

    六經是傷寒論的主要辯證方法,五行辯證是金匱要略的主要辯證方法。兩者不可混淆。六經為什麼說是時間觀?

    在張仲景的體系裡,六經是和四季相對應的:少陽-春天的狀態,太陽-夏天的狀態,太陰-秋天的狀態,少陰-冬天的狀態。那這才四經,六經呢?這又有兩個特別的季節,陽明-三伏天的狀態,厥陰-三九天的狀態,說白了就是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兩個季節。

    如果讀傷寒論,僅僅是用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這種來理解的話,估計是治不好病的。必須看到患者身體目前處於冬季的狀態?還是春季的狀態?針對狀態來治療,比如處於冬天的狀態,那就得讓他溫,讓他熱,改變寒冷的狀態。

  • 2 # 使用者55127447378

    深層講太複雜,簡單講不外外感病的六個病程臨床表症狀指導性歸納。三陽三陰,太陽寒水經,陽明胃大腸,少陽膽經症,厥陰應肝經,太陰脾與肺,少陽心腎經。

  • 3 # 愛玩五子棋男孩

    我來用最通俗的方式把這個問題描述一下,保證你能在十分鐘之內對六經概念有個起碼的認識。人是一個複雜的整體,所以生病也會變化多端。隨便一個發熱,其原因不下數十種。那麼我們不能隨便吃點退燒藥就能退燒的。古人聰明瞭,首先將人體各部按不同方式劃分出來,於是有了臟腑、氣血、表裡、經絡等等。發燒不是有各種原因嗎?那我就弄清楚你是哪個部位發的燒,然後對症下藥,通常會藥到病除。這個六經無非也就是為了便於治病,中醫給人體劃分出的一個框架。(不要誤會,六經是本身存在的)。我們可以把六經粗淺的理解成人體的六道疾病防禦線,首先是太陽經,它主一身之表,外邪入侵人體通常由此而入。所以我們通常將發熱惡寒身痛脈浮之類的症狀歸為太陽病。既然屬太陽病,我們就在這個框架內用藥好啦?事實上也如此,懂行的醫生也不大可能亂治。接下來第二道防線就是陽明經。陽明主身體肌肉部分,深入下去就是胃府了。所以病人這時候就會發熱出汗,面紅口渴,甚至大便不通等等。醫生於是又在陽明經的框架內用藥。第三道防線就是少陽經了。病人變成發燒嘔吐,胸脅痞硬,身上寒熱往來。看看,是不是更重了?但也沒關係,醫生自有辦法,臨床上常用小柴胡湯正為此而設。病情再加深的話,就進入第四太陰經,第五少陰經,第六厥陰經了。中醫常說,少陰多死症,病人會四肢逆冷,下利清谷。就說明病情的嚴重性。到了最後厥陰階段,病情已經寒熱錯雜,病人會表現出四肢冰冷,其實體內火熱一片的症狀,(厥深熱亦深),很難想象一個不懂六經辨證的醫生要怎麼治。當然,六經病症真實的變化情況比這個複雜百倍(沒誇張),所以我說兩三年讀懂《傷寒論》的人就是牛人。總結如下:六經就是人體足三陽和足三陰共六條經脈。張仲景他老人家怕你治病沒有章法,特的將某些病症高度歸納,劃分在各個框架之內。比如往來寒熱,你一看就把它鎖定在少陽經內,大致不會錯。就是這麼個東西。有些人否定經絡的存在,很好理解,這麼複雜的東西又不是誰都能明白的,隨他去吧。

  • 4 # 小螞蟻中醫

    六經是病位病性的高度概論

    從病位來說,太陽少陰為表,陽明太陰為裡,少陽厥陰為表裡之間,

    從病性開始,三陽為陽證,表示病程短,預後良好,正氣不衰。三陰為陰證,表示正氣虛弱,病程較長,或者預後較差

  • 5 # 中醫真美

    傷寒六經只是後人習慣說法。實際上醫聖從來沒有說過六經這倆字。

    從傷寒雜病論中各病總綱來說,就只有: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陽明病,胃家實。少陽病,口苦。。。。。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一個經字未提。

    從方劑看並不僅僅是十二經。要更多。

    總之我認為是五行辨證之外的另一箇中醫病理模型,超級牛逼的模型。

    手機打字慢。有興趣可以慢慢聊。

  • 6 # 夕陽紅36001

    六經辯證,是對外感病證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常用的辮證方法。它以陰陽為綱,將外感病證分為陰陽兩大內型,在此基礎上,又根據其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區分六個辨證型別,即太陽證,少陽證,陽明證,少陰證,厥陰症,太陰證。基本上反映了六經及其所屬臟腑疾病證侯的概括,六經辨證,廣泛的指導著外感病的辨證施治,對許多內傷雜病也有使用價值。

  • 7 # 中醫線上

    傷寒雜病論有時候你能看到,辨某某病脈證並治,這裡邊將六經分為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

    人體有十二經,手足各六條,三條陰經,三條陽經。

    這就是六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愛拍馬屁的人,一個做事勤懇的人,哪個能得到領導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