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泥鰍裡的香草
-
2 # 佛曉木說
不應該,不要害了孩子。
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不管你心裡放不放得下,硬逼著自己,也不要這樣做。
對你來說,對方可能做了傷害你的事,背判了你的事,對方就是你仇恨的人,是你心理的一根刺!
可是對孩子來說,他並不能身同感受你的痛苦和仇恨。
對孩子來說對方就只是他的爸爸或媽媽,一個應該愛他的人,這是每個人情感本能的需要,不代表孩子就不需要你,不愛你!
如果孩子跟著對方,孩子心裡也照樣的對你充滿希望和渴望,來自你的關心和關愛!
你不停的灌輸孩子和對方斷絕關係的思想,會讓他覺得這個世界太黑暗,只有仇恨,沒有希望,你讓孩子以後怎麼面對他自己人際交往?
滿懷仇恨的長大成人,怎樣處理他自己的人際關係?怎樣面對他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大人過不下去,打算離婚,由於我們社會文化影響,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這本身就會影響到孩子。
如果離婚後父母再殘忍的在孩子面前相互攻擊對方,那做父母的比外面那些對孩子指指點點的人更可惡,因為能傷害我們最深的,是我們心裡在意的人!
大人決定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不要牽扯上孩子,隨便你怎麼教育,血脈關係在那擺著,改不了的事實。
對方對孩子是好是壞,讓他(她)自己去感受,強制灌輸只會讓孩子心裡扭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你不教育孩子和對方斷絕關係,只是為了孩子考慮,為了孩子好!
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成了大人們勾心鬥角的籌碼,他們還是一顆很脆弱易折的幼苗!
出生時他沒得選,出生了又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那樣對孩子來說,就太殘忍了。
-
3 # 玩賺新生活
在法律上,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所以不管你是否離婚,都應該對孩子進行撫養和教育。父母都要保證孩子最基礎的物質需求和他的教育費用。即使父母離婚,父母跟著有撫養權的一方生活在一起,沒有撫養權的也要定時給予一定的撫養費。
這是法律上的規定,不是你是否願意與孩子進行來往。也有一些人做出一次性付給孩子撫養費,然後就不再管孩子了。如果你真的做好了不與孩子來往,確實可以一次性給予孩子到成年之間的撫養費。
道德輿論的壓力,古話說“虎毒不食子”,一個人可以和自己的孩子斷絕來往,不僅在法律方面不允許,也會倍受社會道德輿論的壓力。如果離婚是孩子還未達到成年,就與孩子斷絕來往。會給孩子的幼小心靈造成很大的創傷,這樣的心理陰影是給多少撫養費都無法彌補的,教育孩子應該父母雙方一起進行,無論你是否離婚,都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愛和母愛。如果離婚時孩子已經成年,這樣對他的教育已經完成。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破裂,或者他做的一些事讓你很傷心,這時是否與孩子進行來往,決定權就在於自己。
-
4 # 大美洛陽妞
離婚對於夫妻雙方來說,是兩敗俱傷,然而,受傷害最大的莫過於孩子。
我也是過來人,在這方面闡述一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婚姻走到盡頭,箇中原因不盡相同,孰是孰非,不再追究過錯,總之一句話,有緣無分。
那麼不同的男人,人品也不盡相同,離婚後的男人對於孩子的態度,才是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和他聯絡的關鍵,如果離婚後他對孩子不管不問,只顧自己逍遙快活,那麼就算是聯絡,又有什麼意義呢?他能給孩子做榜樣嗎?孩子去他那裡能快樂嗎?如果他又組織了新的家庭,他還會給孩子再聯絡嗎?會不會又給孩子心靈上帶來傷害?總之,很多問題,不同的男人離異後,處理親子問題的態度都不一樣,如果對孩子好,那還可以保持聯絡,如果一開始就很勉強,那就不要再聯絡了,孩子越來越大,懂得也多了,這種似有若無的親情如同雞肋,很尷尬。
所以說,具體情況還是要看人,好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在單親家庭裡,一樣可以享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
5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如果我說不該,那麼你會讓孩子跟對方保持聯絡嗎?
我猜你可能對對方有非常大的情緒,你很憤怒,恨對方,並且抱怨對方。所以你希望通過讓孩子跟對方斷絕聯絡這個方法來懲罰對方。
其實離婚是你跟你的伴侶的事兒,這和孩子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你把孩子拉入到你們兩個人的戰爭中,作為報復對方的工具,有可能會讓你自己能夠好受一些。但這樣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不僅讓他失去了一方父母,而且會讓他對婚姻和家庭產生恐懼。有可能他長大以後害怕進入婚姻家庭,或者無法經營好自己的婚姻家庭。
所以更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跟對方保持聯絡。雖然你們離婚了,但是孩子並沒有失去父母親的愛。並且在離婚的過程中和離婚之後不要攻擊對方,雖然對方不是一個好伴侶,但有可能是孩子的好父母。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會降到最低。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你可以選擇如何做。
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
6 # 呼嚕呼嚕五四三二一
如果離婚了給不該教育孩子和對方斷絕關係,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都不應該教育孩子和對方斷絕關係
第一,會讓孩子的三觀跑偏。離婚是大人的事情,不管是誰的錯,都不該讓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顛覆正確的父母觀。在孩子天真的世界裡,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如果刻意去醜化對方,教育孩子和對方斷絕關係,這種做法是自私和殘忍的。
第二,會徹底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在天真無邪的年紀本應該享受爸爸媽媽的呵護,快樂成長,對於大人的世界無需他來參與,可是無奈因為大人的問題爸爸媽媽分開了,只能跟著一方,這對孩子已經是莫大的傷害了,如果再給孩子灌輸一些關於對方的負面情況,那麼孩子心裡雖然依然愛著另一方也知道另一方依然愛著自己,可是心裡清楚爸爸媽媽只能選一個,如果還愛著另一個,就會傷害現在正在養育自己的一方。這樣在孩子心智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徹底影響到健康成長,會出現自閉。抑鬱,甚至會對孩子以後的婚姻觀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會恐婚,會不想負責等等。
第三,孩子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不是一個人的私有物品,不管對對方有多大的仇恨,都沒有權力剝奪對方愛孩子的權利,同時,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作為父母,不應該左右孩子,把孩子拉進仇恨的懸崖無法自拔,這不是愛孩子,而是讓孩子成為了自己壞情緒的接納者,把自己的仇恨全部嫁禍給了無辜的孩子。這是最大的罪惡。
愛孩子,就讓孩子在童年的時光好好享受爸爸媽媽的愛吧。不要讓他在本該天真無邪的年紀去承受所承受不了的東西。
-
7 # 閒來咵天
照理來說,一段婚姻的破裂,雙方都是有一定責任的。(惡意騙婚的除外)
如果你們當初在一起的時候,是真心實意、你情我願的,現在你們的婚姻破裂了,雙方都要為此負責,而不是讓孩子為此負責呀?
你們失敗的婚姻已經對無辜的孩子造成了傷害,孩子認不認他的父母是他自己決定的,為什麼這也要干預呢?
你已經得不到前任的愛了,現在你讓孩子不認對方,也就是讓孩子同樣得不到對方的愛了呀!
那麼,這樣的行為不是在更深一步地去殘害孩子的整個人生嗎?
試問這樣的家庭教育,這樣的婚姻情感失敗案例,怎麼能正確引導孩子面對將來的感情和婚姻呢?
一段婚姻結束了之後,難道不應該冷靜地重新審視曾經的婚姻,總結婚姻最終失敗的原因,然後從自身因素出發,加以修正,以便於自己能夠以更好的狀態去面對人生、面對將來的感情嗎?
如果你常看社會新聞,應當能夠發現社會之中,很多人對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持有一定負面的看法。法制新聞裡面,也不乏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成為刑事案件的主角、成為社會輿論的聲討物件。
為什麼?
家庭教育極為重要!
以偏激的態度去面對自己過去的婚姻、自己當下的人生和自己正在撫育的孩子,只會為你的將來埋下更多隱患。
希望你能換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將來,當你整個人充滿正能量的時候,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夠茁壯成長,且不辜負你的期望。
-
8 # 小太陽人間四月天
不是不該,是很不應該這樣做!
父母離婚了,最無辜的就是孩子。取得孩子監護人資格的一方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時,一般都會覺得對孩子有愧,儘量地想讓孩子不受離婚的影響,更不該教育孩子和對方斷絕關係。
離婚是大人們之間的事,不管是何種原因,不管對方做出多麼出格的事,帶孩子的一方都無法代替孩子做出與對方斷絕關係的行為。離婚後的父母,要做的是要告訴孩子,父母離婚只是兩個人不合適而分開,但不影響對孩子的愛。父母永遠是孩子在這世上最親的親人。
並且在與孩子談及到對方時,不管是多麼的怨恨對方,也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帶著你的主觀去評判另一方,而是客觀地闡述事情。
孩子長大後,他會用他的眼光去看待父母之間的事,他會有他的判斷。該不該與另一方斷絕關係,由他自己來決定。
對於孩子自己決定的事情,他自己有承擔後果的勇氣。如是父母其中的一方私自給他做出斷絕關係的決定,在孩子心中給他安放了仇恨的種子。那麼孩子一生都會在仇恨的陰影中渡過!這種結果是最可怕的。那就是毀了孩子!因父母離婚而讓孩子缺少了一些父愛或者母愛就已經很可憐了,難道還想要孩子在仇恨中過一輩子嗎?大人們,放下仇恨,對孩子多些關愛,讓他健康成長吧!多謝關注!
-
9 # 同同1765
不應該,離婚是夫妻的事,但孩子是共同的不論孩子的父與母都是孩子的親人,不論是那一方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好,那樣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內心帶來負面影響和極大傷害
-
10 # 浮生寂滅
離婚了,這是兩個大人的事情,無論如何也不該教育孩子和對方斷絕關係。離婚的原因有很多,很難說一定是誰的錯誤。離婚已經否定了你自己的選擇,為什麼還拉上孩子呢?
此處的斷絕關係,應該是不交往,孩子如果尚小,是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再說血緣關係不是說斷就斷的。
如果離婚了,和孩子灌輸對方的不是,甚至讓孩子怨恨對方,這是大錯特錯的行為,孩子長大後會有自己的是非觀,自己的判斷。尚小的孩子你會給他成長的道路帶來困擾,長大後和他自己的判斷相去甚遠的話,這不是什麼好事。
大人的是是非非,不要讓孩子參雜進來。大人這時候應該努力工作,讓孩子生活的更好,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這才是大人離婚後對孩子應該做的事情。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問題,讓我條件反射的想起了19年的時候,賈靜雯和前夫孫志浩以及他們共同的女兒梧桐妹站在一起的那張合照。
我記得有次賈靜雯接受訪談,曾經提前這次的合照。她說多年前她從未想過可能會有這麼一天,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一幕。然而在時間的面前,也許所有的一切都是浮雲,過去和前夫孫志浩因為那樣的鬧劇離婚,並且搞的人盡皆知,但是多少年過去,彼此都有了新的家庭,新的生活,而今在他們的孩子梧桐妹長大後,能夠有這樣幸福的合影,也是可圈可點,難能可貴了。
名人難當,賈靜雯當年因為前夫孫志浩家暴,並且傳言婚內出軌,被婆家鄙視等等不得選擇離婚,離婚時已經有了小梧桐妹,為了爭奪撫養權還不得不面對一眾媒體哭訴。直到我現在看到賈靜雯的幸福時,都還會不免想起當年她的不易和忍辱。
我不知道題主和前夫因何離婚,也不瞭解到底是有多大的委屈和仇恨,但是我覺得,既然孩子是雙方的,那麼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父親存在,其次不要回避或者刻意阻攔孩子和父親接觸。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正常成長。
題主有幸能夠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這對於孩子而言無疑是非常好的。能夠和媽媽繼續生活在一起,我想孩子能夠受到更加細緻的呵護。但是這對於孩子是不夠的,哪怕你對他再好,哪怕你把他保護的再完善,孩子不能沒有來自父親的關愛和交流。
我至今仍能想起我孩子幼兒園老師的一句話。這位老師是位女老師。在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都會和各位媽媽們強調,不要忽略孩子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她總是說,爸爸帶孩子是和媽媽截然不同的。雖然媽媽們細心周全,但是因為男女性格的不同,媽媽們帶出來的孩子安穩,乖巧,爸爸帶的孩子勇敢,敢於想象,敢於創造。
我覺得對題主而言,只要您的前夫沒有道德品質上的敗壞,那麼儘量能夠讓孩子正常和父親接觸。哪怕每週一次也可以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父愛。我覺得這也是孩子的權利。
另外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孩子大了要聽聽他自己的意願,只要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那麼就可以放心讓孩子偶爾和父親接觸接觸。聊聊天,說說平時不願意對媽媽說的事情,吃吃飯,關心一下學校生活的問題等等。孩子能夠從你和前夫身上收穫兩份親人的關愛,何樂而不為呢?
也許對於題主而言,邁出這一步很難,但是還是鼓勵你,為了孩子的未來而言讓他能夠正常享受父愛,母愛。
我記得《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和丈夫離婚後,一開始是杜絕孩子和父親在一起的。後來因為自己工作忙無法顧及,就每個禮拜把孩子送去前夫家裡一個週末,到了週日再接回自己那裡。其實一個離婚的媽媽獨自帶著孩子是非常辛苦的。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難一個接一個的等著你。如果多讓孩子接觸接觸父親,在你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就會多一個幫襯,孩子將來也多條路,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