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QiQi媽咪
-
2 # 一溪心理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過了2歲了,還是會吮吸手指。父母怎麼勸說也改變不了,甚至還會愈演愈烈,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都咬破皮了。吮吸手指會不衛生,對牙齒、牙齦不好。這時,父母往往會很焦慮。
孩子一出生就會吮吸,透過吮吸來獲取食物,這是一種本能。心理學上,把嬰兒從出生到一歲半左右的這個時期,叫做“口唇期”。這是人格發展的最初階段。這一時期,孩子透過嘴巴來探索世界,喜歡把能接觸到的東西往嘴裡放。而自己的手指是孩子最容易接觸到的事物,吮吸手指跟吮吸母乳是類似的動作,同樣能讓孩子獲得在母親懷裡吮吸母乳時的安全感和滿足感。所以,到了一定時期,孩子會樂此不疲地做這個動作。
一般寶寶2、3個月開始會吮吸手指,而有的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吮吸手指了。6個月以內的嬰兒吮吸手指,完全是出於吮吸的本能。到了長牙期,寶寶也特別喜歡吸吮手指,那時寶寶的牙齦會很不舒服,牙床會覺得很癢。這時候,他就喜歡用咬手指來減緩這種不適的感覺。6到8個月時,寶寶開始對和媽媽的分離感到焦慮不安。這個時候當媽媽上班離開時,寶寶會哭鬧,他們心裡會很不安。6個月後寶寶吮吸手指,往往是他們缺乏安全感,透過吮吸手指來獲得安全感。8個月的時候,寶寶吮吸手指的頻率達到最高峰。隨著寶寶身體的發育,能力的發展,寶寶吮吸手指會慢慢開始減少,2歲後逐漸消退。
2歲以內孩子吮吸手指,大都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口唇期吮吸手指,父母應該滿足他們。這個時期,孩子吮吸手指的意願如果沒有得到滿足,長大後,他們有可能會暴飲暴食、酗酒、抽菸。這些成人的行為,其實是他們在滿足兒時被控制住的吮吸的“口欲”。
2歲以後,甚至到了青少年,孩子還在吮吸手指,很有可能是他們安全感不足,透過吮吸這一本能來獲得安全感。成年人在焦慮不安時,也會出現咬手指現象。時常咬鉛筆,咬衣領等,是吮吸手指的演化,很可能也是安全感不足導致的。
那麼,孩子這時安全感不足,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這些原因:1、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母的陪伴、關愛;2、父母關係緊張,家庭不和睦;3、批評、打罵孩子。
面對孩子吮吸手指的現象,一般家長會對孩子進行勸說。如果孩子吮吸手指比較嚴重,勸說孩子不起作用,有些焦慮的家長可能會批評、訓斥孩子——但這隻會讓孩子更加的不安,他們很可能會揹著父母,偷偷地來吮吸手指去應對。有的家長可能會在孩子睡覺時,給他的手上抹上風油精,讓他吮吸手指時不愉悅,來抑制他吮吸手指;白天給孩子備齊棒棒糖,讓他用吃棒棒糖來替代吮吸手指。這些行為雖然能起到調整的作用,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上的本質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那麼,怎麼做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因缺乏安全感而導致的吮吸手指問題呢?
一、抽出時間來多陪伴孩子,和他們交流感情,多給他們一些擁抱和肌膚接觸。二、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三、教育孩子以誇獎鼓勵為主,避免過多地批評孩子。四、不要為孩子吮吸手指過於焦慮,焦慮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如果行為上的調整和以上操作,孩子吮吸手指的現象還是沒有得到改善,父母最好找心理醫生給孩子進行專業治療。
回覆列表
孩子吃手的原因有4種:
1,孩子患有異嗜症,一般是體內缺鐵、缺鋅等微量元素;
2,孩子吃手,可能是體內有寄生蟲;
3,緊張、害怕等內心焦慮情緒的表現;
4,從小養成的習慣。
解決辦法:
1,千萬不要恐嚇、打罵孩子,陪伴孩子,努力消除孩子內心的焦慮、不安情緒,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2,給孩子勤剪手指甲,教孩子勤洗手,注意日常個人衛生,告訴寶寶會細菌感染,然後生病;
3,引導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學習樂器,參加體育鍛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4,飲食方面,加強營養,注重營養均衡,必要時,可以服用補充營養劑等;
5,若是查出體內有寄生蟲,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除蟲;
6,可以給孩子讀相關繪本,如《我愛講衛生》、《細菌是什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