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雨君讀史

    1453年的發生的了兩件大事,一是奧斯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此後奧斯曼帝國開始了對東南歐和伊斯蘭世界的整合。二是英法百年戰爭結束,法國開始走向統一,並進而稱霸Continental。標誌著歐洲中世紀的結束和世界近代前期的到來!

  • 2 # 道家者流

    第一,從歐洲到亞洲商路斷絕,於是開始大航海。

    第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對抗告一段落,伊斯蘭勝

    第三,火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 3 # 成都地產逍遙君

    Ⅰ 標誌著延續了上千年的羅馬帝國最終的滅亡,如果說東羅馬帝國是羅馬和希臘的混血兒,那麼之後號稱第三羅馬的莫斯科充其量只是羅馬的義子罷了,羅馬的血統徹底絕嗣了。

    Ⅱ 標誌著伊斯蘭文化以及突厥語族人群在小亞細亞(也就是安納托利亞高原)的最終定居成型,也可以說是文化和民族血統上的最終征服。

    伊斯蘭文化對小亞細亞的影響起源於阿拉伯帝國時期,而突厥民族在小亞細亞大規模定居始於1071年曼齊刻爾特戰役後塞爾柱帝國在此地區的移民,在這之後塞爾柱帝國在此建立了分支——羅姆蘇丹國,所謂,羅姆,亦及羅馬的,小亞細亞因此在之前也被視作羅馬人的土地。

    在塞爾柱人之後,拜占庭帝國對於小亞細亞剩餘的地區和諸突厥勢力之間展開了漫長的角逐。而奧斯曼人最終將拜占庭從小亞細亞的土地上徹底驅逐了出去,最終完成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合圍。

    Ⅲ 標誌著東正教教廷不得不為自己重新尋找一個庇護人,也預示著莫斯科公國未來作為東正教庇護人的崛起。

    在後來的歷史中,俄華人對外侵略的文化輿論基礎主要有四個——第一就是早期針對立陶宛和諾夫哥羅德等國的基輔羅斯正統繼承者身份,第二就是針對斯拉夫民族的斯拉夫人保護神身份,第三就是針對西伯利亞和南歐草原遊牧部落的欽察汗國繼承人身份,第四就是針對東正教文化區域的東正教會庇護人身份。

    這種文化信仰上的理論有的時候也可以發揮可怕的力量,比如葉卡捷琳娜二世動用教士挑撥波蘭境內東正教徒,同時利拉攏巴爾幹的東正教徒,企圖重新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劃分政治和宗教界線。

    Ⅳ 標誌著伴隨著蒙古帝國時代來臨而短暫壓制住的宗教信仰衝突再次達到一個高潮,這一次,沒了蒙古人的威脅,沒了東正教拜占庭的橫亙,只有伊斯蘭和天主教在歐洲的直接對峙。而這種結局的產生有些天主教歐洲的“功勞”——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對於奧斯曼帝國的恐懼將一直延續數百年直到1683年的維也納戰役。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使得天主教世界緊張忙碌起來,有意思的是,1453年的這場征服再次削弱了教皇的權威,或者說是證明了教皇權威的削弱,奧斯曼人有了一個天主教盟友——法蘭西。

    Ⅴ 標誌著傳統的義大利商業城邦尤其是威尼斯和熱那亞徹底失去了以往在拜占庭的貿易特權以及商業殖民地——黑海和愛琴海是要變成奧斯曼實力範圍的。傳統的商貿優勢地位被有著保護主義傾向的奧斯曼人打破,君士坦丁堡作為歐亞橋樑被奧斯曼帝國操控,傳統商貿道路和由於利潤的大幅縮水不得不被替換,直接促進了新航路的開闢,也促進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大西洋開始取代地中海。

    同時,這也促進了義大利商業模式的轉型,他們的貿易物件開始集中朝西歐和中歐輻射,他們的貿易業務也只能依賴朝高利貸放款,盔甲武器製造,紡織工業等發展,這同時也反作用給了奧斯曼威脅下大幅度擴充升級軍備的歐洲諸國,從而再度助力了自由市場的競爭,加速了歐洲各國軍事技術的升級。

    Ⅵ 標誌著拜占庭文化和東正教信仰一樣必須重新尋找一處強大的肉身,而第一個吸收千年強者拜占庭靈魂的就是義大利,義大利因此一鳴驚人,藉助拜占庭的古羅馬和古希臘兩大絕世神功,最終完成了血脈的神聖覺醒——文藝復興。

    早在14世紀末拜占庭情況江河日下時,很多的東羅馬學者就帶著大量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藝術,歷史,哲學,天文,地理,醫學的典籍紛紛逃往義大利,充分展示了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優越和先進,為義大利城市資產階級提供了文化革命的理論基礎和效仿目標,最終成為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推進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810相機有14/24鏡頭了,再配個定焦鏡頭選50的還是8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