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程萬里
-
2 # 老跨鬥
不一定!
我的心得如下:
1、如果一味的筆桿垂直於紙,當按下筆毫時,那麼筆毫的鋪開可能會向四周擴散,尤其是筆尖的動作,可能會不聽話了。
2、所以,我覺得筆桿應略微傾斜,即:筆頭前探,筆桿後倒,擺出一個戰鬥的姿態。這樣,筆尖會非常老實的落到紙上不亂動,然後,從筆尖到筆根會依次穩穩的落下,這樣,鋒順,利於行筆。
3、另外,毛筆在蘸完墨,舔完筆,讓毛筆收好鋒成錐狀以後,再加一個小動作,讓筆毫的前端略彎曲一下,成刀狀。這樣,軟軟的毛筆就真成了一把軟子了。這樣,對刻畫筆畫、線條非常好。
見圖
-
3 # 馬子愷古篆
注意力看字,不要看筆管!!重點是最終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如果研究一下適合自己的執筆方式,當然可以事半功倍!
-
4 # 不二齋
題主所謂的把筆管拿正,意思就是把毛筆筆桿垂直於紙面,我以前也這麼認為,唐代的柳公權也說“心正則筆正”,這其實是一個誤解,把毛筆垂直於紙面是沒法寫字的,最起碼有一些筆畫是寫不出來的。
1、把毛筆垂直於紙面只是毛筆書寫的起勢就像練習武術,它的起勢就是兩腳放平,腳尖向前,兩腳與肩膀的距離同寬,這是它的起勢,真正打起拳來的時候身體是會向各個方向不停的運動的,保持著標準的姿勢,是沒有辦法運動的。
練習書法也是一樣,毛筆的筆畫方向不一樣,伴隨著書寫,毛筆也會向各個方向不停的運動,毛筆垂直於紙面也只是書法的一個起勢。
2、毛筆的運腕決定了毛筆是不能垂直的所謂運腕,就是用手腕運動,以帶動毛筆的運動,手腕上下左右的運動,決定了毛筆也會隨之運動,而這種運動並不是水平的運動,必然導致毛筆也會上下左右的傾斜。
3、柳公權“心正則筆正”,此正非彼正柳公權的“心正則筆正”是一種比喻的說法,並不是指的一定要把毛筆拿正。
總之,把毛筆拿垂直,是沒有辦法寫字的,如果是寫篆書還勉強可以,但是寫行草書是不能夠讓毛筆一直垂直於紙面的,應該讓毛筆隨著不同的筆畫上下左右的運動,這樣才能夠寫出豐富的筆法來。
我們初學書法,儘量不要去片面的理解一些古代的書法理論,它們都是在具體的場景下說的,初學還是要以時間為主,多多練習,等你手頭上的功夫有了,一些書法理論自然可以理解了。
蘇東坡行書《歸去來兮辭》
你覺得呢?
-
5 # 橙哥雜說
我曾經也認為寫毛筆字時,筆管一定要拿正,因為書上印的著的人物執筆姿勢是這樣,要是不按標準,就會寫不好字。因此,練字的時候時刻留意著筆管,發現歪了馬上調正。
但是,越寫越覺得不對勁。筆管垂直了,轉腕運筆的時候,手腕會轉不過來,寫字也特別累。
於是,果斷拋棄了這種觀念,再也不在意筆管是否垂直。也不拘泥一些關於執筆的理論,自己怎麼舒服怎麼拿,以手腕轉動自由舒暢為佳。想起當初的糾結,真是“喧賓奪主”了。
-
6 # 千年蘭亭
書法上有句話,“筆正則鋒正”,柳公權也說“心正則筆正”,這似乎說明筆桿是必須與紙面保持垂直,但事實上並非這麼簡單。
我們知道,筆桿或是竹製,或是木製,其性剛。而筆毫是動物毛制,其性柔。寫字時,筆桿正,落筆後柔軟的筆毫則臥伏紙上,鋒卻未必能正。
實際上,書寫以中鋒為主的篆書和楷書,執筆當正。而書寫兼用方筆側鋒的楷書或行草,就決非單純地執筆直下所能解決。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書寫以方筆為主的楷書或露鋒為主的行草,執筆時筆桿當微向右下方傾斜,落筆前使筆鋒微向上翹起,以側勢取其利導,方能如意揮灑。
實踐經驗還告訴我們,在運筆轉折的過程中,筆桿也不是始終與紙面垂直,而往往是鋒先筆後,即鋒抵紙面,逆勢行筆。隨著筆勢的往來,筆桿不斷地前後左右擺動,十分圓活。
回覆列表
不需要,書法重要的練就的是筆法與功底,當然筆管正端可以讓筆尖落紙粗細控制自由,書法的優美重要的是筆法收放,字型大小、粗細均勻,筆管緊握時,要捏緊,要做到無防備抽筆筆管不離手,達到這些要求後再堅持長時間不懈練字,熟話話光說不練也是空,練習三年後,書法一定有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