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教育感悟
-
2 # 春之聲1953
還是尊重事實,尊重孩子。一個孩子能不能讀書,適合不適合知識的學習,都與一個孩子的遺傳基因有密切關係。一個智商高的遺傳基因,就會使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一個差智商的遺傳基因,就會使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差,這在所有人群中是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個班級的孩子,她們的許多環境都相等,如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本,同樣的作業,同樣的上下課,同樣的作息時間,同等的年齡,等等,一切都是同樣的,可到了考試時,有的同學考了100分,有的考了90分,有的考了80分。然而也有的同學只考了30分、40分、50分。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她們的遺傳基因不一樣導致的。一對同卵雙胞胎,她們的長相一樣,性格差不多,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差不多,幾乎分不出她們有哪些區別。特別重要的是,她們的學習成績也幾乎相等,這是為什麼呀?就是因為她們的遺傳基因是一樣的。這就是一個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與他的遺傳基因有密切關係!遺傳基因是控制每個人生、老、病、死及所有一切的天生的東西。老師只要遵循教育大綱規定的課程進行教學,學生只要按相應的課程進行學習就行了!這位提問者說“都說絕大部分孩子智商差不多,可怎麼讓差生孩子變為學霸孩子?”我認為,如何讓成績差的孩子變為學霸,這樣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成績差的孩子成績還是差,成績好的孩子成績還是好,這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
-
3 # 育兒手帳
給你眼中所謂的“差生”貼上“學霸”的標籤。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標籤效應”。這種“標籤效應”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來到一所小學,他們跟校長和老師說要進行7項實驗。於是便在一到六年級裡面選了18個班級,並對這些班級的學生做了“未來發展趨勢預測”。然後從中選出一些學生並列了一個名單交給了老師和校長,並對名單上的學生進行了讚美和誇獎。
8個月之後,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這所學校給孩子做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事在名單上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顯著提高,並且變得自信開朗,求知慾旺盛,與人溝通的能力也明顯提高。
要知道,名單上的學生只是羅森塔爾當初隨機挑選的,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的學生。可是他的讚美和肯定左右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老師在教學中也有所改變,而學生受到“標籤”的影響也變得格外努力。
讀小學時,我有一個女同學,她說話聲音總是很小,成績也一般。上課的時候幾乎沒有舉手回答過問題,老師叫她起來她也只是小聲的支吾幾聲。
有一次上語文課,語文老師再講如何用一句話總結一個段落,講完後,老師讀了一段課文問“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些這段話”,由於是新知識,舉手的同學不是很多,但老師偏偏喊了這個女同學起來回答,她慢吞吞站起來,像往常一樣說了一句話。沒想到,老師大聲讚歎“說的真好!老師講一遍就可以總結的這麼準確,領悟力很強!”
老師的這句話就像有魔力一樣,從那以後這個女同學變得自信起來,開始跟同學交流,上課也勇於舉手回答問題,成績也慢慢提高,年終考試她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正是老師的那句讚歎,給她貼上了“領悟力強”的標籤,讓她開始慢慢與之靠近,改變了自己。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老師和家長就是最權威的人,他們說的每句話就是官方的權威發言,他們的一個眼神,都足矣影響孩子的一生。
然而很多家長都不會注意這一點,孩子一犯錯就罵孩子調皮、說孩子笨、性格內向、差生。這些語言都給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不但不會讓孩子變好,反而讓孩子破罐子破摔,理直氣壯的做起差生。
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犯錯,孩子的犯錯率=成功率,天底下沒有不犯錯的孩子,拒絕孩子犯錯就是拒絕孩子成長。
孩子之所以有差別,大多是因為父母教育的差異性造成的,孩子身上的問題,就是父母教育的問題。育兒先育己,教育孩子,其實就是在教育自己,一個不斷成長的父母,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
4 # 千雪蒙學
矛盾的焦點:現代資本模式下的教育總是太功利,生活壓力的增加,讓我們的眼裡只有成績,看不到孩子的其他優點。
建議:
有教無類: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不把孩子都當成流水線上的產品,能善於發現他的長處去培養他。譬如雕刻玉石,你得順著他的紋理去塑造,逆著去雕刻就雕崩了。我們仔細看看,現在有幾個父母有認真去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怎麼教育孩子,認真地去了解孩子,觀察孩子,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太少了。
思維提升:多學習經典,培養自己的道易思維,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因為這些書籍歷經萬世而不衰,是之前給皇室子弟看的,是所有時文的根本,時文知識知識細枝末葉罷了。建議多看《易經》、《道德經》、《黃帝陰符經》、《素書》、《黃帝內經》、《六韜》、《三略》、《鬼谷子陰符七術》、《鬼谷子》等,這些經典書籍,雖然很難,但是知一而通萬,做一個合道的人。懂的了一些經典裡的道理之後再駕馭人事和學習知識會更容易。陪伴與不言之教:父母要多抽時間來陪伴孩子,自己要多學習做榜樣,再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辦法來教育他。此外還要培養自己和孩子的意志力,學習是比較辛苦的,不可能不付出艱辛就能成材。培養孩子的志氣:多用正面人物故事來教育他,培養他的志氣,讓他立下大志,定下目標。同時鼓勵他,鞭策他,陪他一起一步一步向目標挺進。合理安排時間,鍛鍊和養好身體:不要以為大家智商都差不多,大家都應該做什麼都一個水平,學習成績也該一樣。而事實上孩子在受精那一刻所處的時間,父母先天的兩精之神之氣也是不一樣的。就是有的孩子的身體好,精神好,精神也容易集中,這個就是先天充值儲備高。舉個例子,我們的祖先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黃帝生來就是神足,對萬事萬物的感知能力比普通人強何止千倍萬倍,小小年紀就能說出很有道理的話來,還跟隨了天師,如岐伯學習了很多道家經典,長得腎精足,心虛豁達,慧根很深,懂得同天合道的道理,修成真人之後呢就能魂魄離體,遊離天地之間,視聽八方之外。所以黃帝做出的功績是非常大的。那普通人,按時休息,合理安排好時間,也能讓自己精盛神租,耳聰目明,注意力也能容易集中,這樣學習起來學習效率也會高很多。所以不能讓孩子做作業到很晚,可以叫孩子5~6早點起來做作業,但是不能超過10點還不睡的。父母也是一樣的,養神,養生,不要逆著天地的規律來。
培養一個孩子是不容易的,我們一起加油吧。
-
5 # 捷徑英語一減負的曙光
該校一男孩從5歲學起,上小學一年級時,本著試試的態度參加了2017年第十四屆"外研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大賽″。參賽後才發現在阜新市同齡人組中無對手,直接進市決賽,然後進省決賽取得優秀獎。第二年,2018年,上小學二年級的他顯得比上一次成熟了一些,和上次情況類似,也是作為阜新市唯一進遼寧省賽的代表參賽,在這次比賽中他取得了進京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資格,在他幼小的生命史上記錄下光輝的一頁。成為百萬兒童中的嬌嬌者。
他和該校的其它學員一樣,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單詞完全自學力,這是其它學自然拼讀的學生所難做到的。比如這場疫情就顯出了特有的優勢,即不上網課也能做到停課不停學。
該校釆用的教學方法與眾不同,例如英語原子彈的概念就是該校提出來的。所謂英語原子彈就是在速成音標的前提下歸納字母的發音規律,讓規律的記憶成白給。讓難記住的規律不再是學也記不住的"書″。從而不再是像傳統的那樣只用手槍。而是一會就會一大片。英語自然也就不難了,目前雖還是星星之火,但它是學生未來從根本上減負的一絲曙光。
-
6 # 郝峰濤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優勢中心”,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7 # 教育我聞
其實根據人類的認知天性,有時候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瞭解人類的認知天性,推薦《認知天性》一書,據稱是11位世界前沿的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心血,總結“複雜時代”的科學學習方法。回顧此書,對於“差生”的學習而言,其中比較實用的學習方法有:
1.檢索
人們常用的學習方法是簡單重複,但簡單重複只能形成短時記憶,無法形成長期記憶。簡單重複的學習方法易於使人形成認知錯覺,讓學習者感覺自己已經掌握了,考試時卻發覺自己並沒有真正掌握。所以不建議大家使用簡單重複的方法進行復習,推介學習者脫離書本及筆記,靜下心來自己在腦海中回想,通過自我努力回想會在大腦中形成了一條通往相關知識的通道。有了這個通道,下一次再呼叫該知識的時候,就會輕車熟路。
2.生成
在學習新知識前,自己先嚐試解決問題。和我們倡導的先學後教、先練後講有異曲同工之妙。當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時,大腦會充分呼叫以往經驗,哪怕最終問題沒有解決,但是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再學習新知識時印象就會特別深刻,而且理解起來也更加深入。
3.測試
在讀書或學習過程中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是經常組織自我檢測。自己學習的情況如何,掌握的到底怎樣?可以設計一些測試題,自己答答看,這樣有助於深化學習。比如:學習了一個章節中的主要概念和術語,那麼就用主要概念和術語背後的含義來考查自己,如此有助於把精力集中在核心思想。在教育教學中,有的老師採用堂堂清的方式,即在下課前進行幾道題的隨堂檢測,瞭解學生真實掌握的情況,促進學生深化理解所學知識,有助於提升學習成績。
4.穿插練習
對於同一任務的單一練習效果不如多項任務的穿插練習,因為穿插練習,可以增加完成學習任務的難度,需要大腦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夠基本掌握,而這種更多的付出然而可以提高學習效益,形成長期記憶。
5.間隔練習
間隔練習,其實是針對大腦的遺忘規律。隔一段時間,會給大腦一個消化和吸收的過程,當經過一段時間大腦開始出現遺忘的時候,再進行相關練習,有利於深化學習知識,形成長期記憶。
6.反思
對學習的知識,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回顧反思,可以幫助自己形成認知結構,另外與生活加強聯絡,找到生活中相關的例子,有助於活用知識。因此定期寫出學習體會以及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
8 # 大叔熊大
絕大部分孩子的智力確實差不多,但是差生想通過努力成為學霸的可能性很小。小學的成績一般起伏性比較大,所以學霸的稱呼主要指中學生。趕不上是因為你欠下的東西太多了,沒有時間去彌補。你在努力的時候,學霸同樣在努力,甚至比你更努力,他比你基礎更好,學習方法比你好,你覺得你有希望嗎?
其實不應該把孩子貼上差生的標籤,因為掌握知識的能力只是眾多能力中的一種。現在所說的差生和學霸主要是指文化成績。有的孩子天生喜歡動手,喜歡去琢磨一些東西,但是對書本知識,卻總是難以掌握。這種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其實也很努力,但總是不得要領。
-
9 # 教育諮詢石老師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家長的遺傳基因佔據了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後期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習慣和思維方式,將對孩子後期的學習習慣帶來一定的影響。
首先查詢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只要不是先天不足,那麼及時幫助孩子專業修復,在不同年齡段都會有一定的提高。
其次,不要輕易給孩子帖“差生”標籤。
再就是,家長給予孩子的能量是否充足,無論孩子學習上有多大困難,家長都要耐心陪伴,及時鼓勵,幫助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
-
10 # 妞兒媽
差生變成學霸?這個差生啥概念呢?
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即使之前學習沒那麼好,也不太可能說是學渣吧,頂多是要麼沒用心,要麼沒開竅。其實學習中能有個好的引路人應該大有裨益,不管是有個好老師點撥,還是有個好家長引導與鼓勵,或者是有個好朋友互相良性競爭,對於提高成績都會有很大幫助。所以說智商未必差多少,但是後天的學習環境以及自己的努力,對於孩子是有很大影響的。
回覆列表
只要我們和學習差的這些孩子接觸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孩子也很機靈,他們無論是在反應速度,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並不比學霸差,所以很多老師面對這樣的差學生經常給家長說:“你的孩子很聰明,可是就是不開竅,就是沒有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像學霸那樣開竅,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努力學習呢?
第一點:不開竅,不懂得學習就知道沒完沒了的玩,說明孩子的思維出現了問題。很多孩子是初高中生的身體,小學生的思維,所以他們在進入初中和高中以後仍然還像小學生那樣貪圖玩耍做事情分不清主次分不清先後,在他們的腦海裡認為學習是次要,玩才是自己最主要的事情,所以他們腦子裡裝的全部都是玩遊戲,看電視,穿好的,用好的,吃好的,和同學互相攀比穿戴名牌或者關心明星八卦等等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尤其讓很多家長感到疼痛的是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之中而放棄了學習,正如下圖中這兩位初中生和高中生,他們面對中考和高考沒有一點點危機感和責任感,仍然像小學生那樣不計後果的玩遊戲,結果所有功課都不及格
當一個學生把用來學習的時間都去玩遊戲了都去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了,他又怎麼可能取得好成績呢?所以我們會發現這些差生每天在學校熬時間,坐在教室裡不專心聽老師講課,下了課以後和同學聚在一起討論的是遊戲,回到家中抱著手機不離手,當然那些學霸也玩遊戲,但是他們總是在把功課都搞好。把作業都完成以後才去適當的玩一會遊戲,而且他們腦子裡絕對不會惦記遊戲,而是惦記自己的成績,惦記自己在班裡的成績排名,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引導這些分不清主次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像學霸那樣早點開竅,早點懂事,早點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對中考和高考充滿責任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做到從爸爸媽媽逼著我去學習,轉變為我要自覺的去積極主動努力學習
第二點: 所有的差生面對學習都特別懶,他們都吃不了學習的苦,所以想要讓孩子取得好成績,首先要培養孩子要有堅強的意志力。讓他們能夠像學霸那樣努力的學習,因為凡是成績優秀的孩子,背後必然是其努力的付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不過這些學霸努力的付出,外人沒有看到而已下圖所示即為學霸在學習中的表現
而那些成績差的孩子都無一例外地在學習中偷懶,他們吃不了學習的苦就拿每天早上起床這麼簡單的事情來說,很多孩子非要賴在被窩裡,媽媽不叫個三五遍他們都不起床,尤其是到了星期天和寒暑假睡懶覺到十一二點鐘,然而對於學習來說,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孩子們的功課會越來越多知識會越來越難,作業也會隨之不斷增加,學習的任務繁重讓很多孩子開始打了退堂鼓,開始在學習中叫苦連天,怨聲載道,正如下圖中這位初中生英語不及格,可是從來不早起背單詞聽磁帶,每天晚上作業還沒有寫完,他就瞌睡打盹鑽進被窩睡覺去了,經常不完成作業,所以他的學習成績特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