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日常生202214692
-
2 # 江蘇劉志祥
事實上我也沒去認真考究讀書是否有用,只是因為生了一場病,突然把我從被打了麻醉藥的“生命永恆”的無意識中拉回到現實來,原來生命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而這世界我還一切未知。
另一個藏在記憶深處的原因是:從小特別喜歡讀書,但又實在無書可讀,以至一次在親戚家偷書,但又被當場識破,那種無地自容地感覺溶化在血液裡。短短几十年,幸福時光來了,移動圖書館、線下圖書館,只要想看,“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
認知世界是個巨大的“黑洞”,一環套一環。讀到一定量後,你就自會陷入其中,就像宗教一樣,你再不會想過原來的生活。
讀書是一種價值觀、一種樂趣,我從來不會去想它的有用、無用,如果在塵世生活中、有意無意中,都大幅提高了我的肉體價值、能力、生命意義,那麼我感恩我的讀書生活。
-
3 # 陳玉華親子
這個問題問到我了。
真的沒有瞬間的時候。因為讀書對我而言,總是有用。
因為本身十幾年的工作都跟文字寫作有關。一個一直沒有停下寫作的人,讀書對他而言,總是有用的。
當然,在我還未有走向社會時,有個事給我印象很深刻。
記得那是讀大二時,我們班搞了一次社會實踐,好像是去一家化工廠去參觀。從去到化工廠、到在化工廠進行全流水線的參觀、到化工廠技術員的講解、然後回到校園。回來後,我們班級主任要我們班上每人寫一份社會實踐報告。我此特別重視,花了不少時間,整篇文章既有專業性的內容,然後有寫得很有情感。交上去以後,很快就得到班主任老師在班上的點名表揚,說,那個誰誰誰年紀最小,寫得報告真的既有條理性,有生動、又帶有很深的情感。那個瞬間,我感覺讀書真的真的非常有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是個理科生,數理化那不用說,我們都是頂呱呱的,所以文章的條理性、專業性,我們班每個人都寫得還不錯。然後文章的生動性、情感深度,就需要我們真摯的情感、樸實中不缺生動的表達。
我的系統性、規劃性的閱讀是從高二開始的。從那時開始讀小說,跟大家一樣的,讀武俠、讀言情;等到大學時,讀更寬泛的文學作品,讀歷史,讀哲學、讀心理學、社會學;讀多了,自己就會動筆寫了,記得大學流行交筆友,我想我應該寫了不少於100封信。然後在大一開始創作,獲得各種徵文大獎。然後是大學畢業,做編輯,做記者......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徵文比賽拿獎印象不深刻,反倒是社會實踐印象深刻呢?
在我看來,讀多了書,寫點信件,寫篇散文、甚至是寫篇小說是很容易的。但是,你要寫一篇社會實踐報告,就不那麼容易了。如果沒有大二前幾年的集中閱讀,我的社會實踐報告不會寫得那麼出彩。首先,報告的條理性、專業性,一方面來源於自己是理科學,另一方面有賴於幾年來自己對哲學的熱衷。因為哲學很講究辯證,講究邏輯關係,專業報告也是這樣的;其次,報告的生動性,不用說,一定是得益於自己長期的文學、歷史的閱讀,加上自己因閱讀和創作形成的文字敏感。這幾個方面讓這篇社會實踐報告脫穎而出。
在被班主任當著全班同學面表揚我的瞬間,我突然感覺幾年的堅持閱讀,不是白讀的,也不是瞎讀的,它會在不經意間,滲入你的血液、骨髓,然後在你要表達的時候,它又像汩汩清泉一樣自身體裡流出。轉化為文字,然後,打動人、溫暖人。
這就是閱讀帶給我的美好。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無關成就。只因我愛。
回覆列表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找工作的時候我沒有感覺到,現在好多的廠子都是不要學歷的,雖然工作很累,但是工資還好。
我朋友聊天的時候,有時候我都聽不懂,感覺應該多看看書。有時候在想如果我孩子大了,上學了,有不懂的題在問我,我要是不會,會不會很尷尬啊!還好我找了個學歷比我高點的,他學習成績很好的。以後孩子學習簡單的我解決,難得就交給他了。
其實很多人都會因為學歷找不到好的工作,嗯嗯!我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煩惱,感覺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學幾門手藝,以後也會好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