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鈣片孩子吃完有什麼效果嗎?
5
回覆列表
  • 1 # 養育有新方

    有一類針對孩子吃飯的廣告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孩子開始不願意吃飯,大人又是勸又是喂又是討好,孩子還是不願意吃飯;後來,孩子吃了某個品牌的藥物,就喜歡吃飯了。

    相信存在不少父母都被這類廣告洗腦了,第一時間總在找藥給孩子吃。可憐的孩子因為無力反抗,只能被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強行逼迫!

    如果孩子的身體因為疾病出現了食慾不振,為了促進孩子身體的康復適當使用促進食慾的藥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出現了厭食,那麼,首先要找到的是導致孩不願意吃飯的原因。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孩子被成人錯誤的養育方式破壞了食慾,導致了孩子在精神上拒絕吃飯。

    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讓成人改變錯誤的餵養方式,才能夠解決孩子不願意吃飯的問題,而不是讓孩子來吃藥。

    成人錯誤的養育方式

    1.寶寶的飢餓反射被破壞

    有一種餓,是大人覺得你餓。當孩子飢餓的時候,身體自然會有飢餓感,孩子便會尋找食物,這是生命原始的生存本能。這種本能的維繫,需要成人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是對於一些爸爸媽媽來說,孩子本來沒有感到飢餓,卻被主觀認為“孩子是飢餓的”,於是,錯誤的餵養方式導致孩子生命的原始本能被破壞。

    2.寶寶自主吃飯的權利被剝奪

    孩子幼年的時候,對自我能力的認知是從吃飯穿衣這些本能活動開始的。孩子在自己動手吃飯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能力一一我可以自己吃飯,我能夠做得很好,這就是孩子透過吃飯建構的自我效能認知,併為自己吃飯技能的發展而感受到精神的愉悅。

    這樣的愉悅讓孩子非常願意自己動手吃飯,也是孩子發展自主意識的基礎。然而,很多時候孩子自主吃飯的權利被成人剝奪了。

    3.寶寶吃飯受到干擾

    周圍環境對孩子的干擾很大,如果每一位在餐桌用餐的人都很滿懷熱情的享用食物,孩子就會被感染。然而,成人經常為了滿足自己對孩子吃飯的關注需求,總是對孩子進食過程進行干擾破壞,讓孩子在吃飯時難以享受片刻的安靜。

    比如被警告,被利誘,被催促,被恐嚇,被數落,被要求,被提醒,被比較。被代替... ...大人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吃飯被一幫人干擾,你還有食慾麼?孩子與我們一樣,需要一個溫馨愉快被尊重的餐桌氛圍,這對保持孩子食慾非常重要。

    4.寶寶用餐時被訓導

    一些父母喜歡在餐桌上訓導孩子。每到吃飯時,一家人坐在了一起,本該享受家人用餐的溫馨時間,父母就開始數落或訓導孩子,讓孩子感覺緊張,再好的美食也無法激起孩子的食慾,吃飯變成了填飽肚子的過程,體會不到美食帶來的精神愉悅。

    在我小時候,每天的吃飯時間,餐桌上的美食會激發我們的食慾;然而,每到這個時候,父親就開始對我們進行訓導,“你們不好好唸書,以後就沒有肉吃,只有吃白米飯。”每天如此,每餐如此,面對美好的飯菜,我們內心揹負著對未來沉重的負擔,哪有心思和胃口來吃飯。

    父母應該如何做

    一個孩子身體是健康的,他對食物的需要來自生存的本能,是生命內在需求,不需要依靠外來的藥物刺激食慾。當身體產生了飢餓感,就會主動去尋找食物,填飽自己的肚子。

    如果您想養育一個食慾健康的孩子,一定要用心呵護好孩子的食慾,不要輕易地聽從廣告的誘惑,讓孩子吃不該吃的藥。

    爸爸媽媽們可以參考如下建議,呵護好孩子的食慾:

    尊重孩子生命中上天賦予的生存本能,不要破壞它。按照孩子的需要提供他喜歡的食物。給孩子進食的自主權,自己動手吃,不要餵飯。不要強迫孩子吃他不喜歡的食物。營造溫馨寧靜的用餐氛圍,切忌在餐桌上教育孩子。餐桌上的每一個成人都好好吃飯,這是對孩子的身教。允許孩子用餐時間比成人長。不要相信吃藥能夠讓孩子好好吃飯。

    總之,吃飯是一個人天生的必要需求。父母只要不破壞孩子的食慾,孩子自然會好好吃飯。如果遇到天生胃口不好的孩子,父母儘量將孩子的食物做的精細一點,不要強迫,利誘,威脅和恐嚇孩子吃更多的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雍正是一位怎麼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