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雨航
-
2 # 馮國強字非墨
我敗家以後,有一次去看爹媽。
爸:你瞅瞅你,你瞅瞅你,老嘍老嘍喋,還混得無立錐之地咧。
你總得有個家耶,這樣吧,你媽我倆商量了,把我倆養老錢拿出來,你們再東挪西借湊湊,哪怕買個小房兒囁,也不能整天串房簷兒啊(租房)!
我:爸,你說沒房子鬥是沒家是咋兒折?
不是兒子駁你面子啊。下面的話可是不是我說的,而是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清華大學教授,跟嗯老歲數差不多的柳冠中教授說的啊:當代華人很變態,竟然把房子當成家。
家是家,房子是房子,這是兩碼事兒。
爸你說,地震的時候,咱們家連煤棚子都稀碎,我奶奶你媽,你兒子閨女我弟弟妹妹死仨人兒,咱們還有家沒?
爸:有!那不是還有你媽和馮國玲囁嘛!
我:揍是啊!你看,家跟房子沒關係吧?
圖片:前排,馮國玲(由於罹患癌症已於2018年8月14日過世,享年50週歲又三個月)
後排左起姨表妹趙雲芝(大姨大姨父收養的,已脫離大姨大姨父家多年,找不到人了,就包括大姨父大姨先後離世也未得見)
中馮國良(我弟弟,唐山大地震中罹難,另小妹馮國霞也是在地震中罹難的,照相的時候還沒出生;在地震中罹難的還有我奶奶。)
繞了一大圈,現在該扣題了,我才發現原來題主很認真地寫了不短的問題陳述。
我說怎麼回答恁好,閱讀的人卻鳳毛麟角呢?原來是因為我事先沒看問題描述,導致部分跑題兒造成的。
其實,個人認為,什麼學區呀,婚姻吶,什麼的都是表面現象,本質上還是因為人們內心普遍缺乏安全感。
而安全感靠買房是難以得全的(見下圖)。
還是以俺家為例。
2004年我家在唐山最好的小區之一金色家園以3100元/平米購買了153平方米的小躍層房子,一直住到2017年我破產為止。說實話,期間幸福感增幅一點都不明顯。
這期間女兒女婿結婚,而他家“理論上沒房”,既無實體住房,至今雖然住上了,到現在也沒房產證。他們結婚生孩子都是住在我家。雖然,後來他們至今沒有產權證的房子交付了,也裝修好了,但因為環保等原因考慮,他們三口直到我賣房還債前夕才搬回去。
如今,我和賈老師租了個50平米的房子住已經兩年多了,由於外孫小柚我家附近的國辦幼兒園第十二幼兒園上學,除了女婿自己偶爾回去他們小家住,偶爾他們小家三口回去我們親家住,多時我們還是一家五口住在一起。房子是租的,面積是過去的三分之一大,家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損失不大,衰減不明。
我家不一定具備什麼指標性,權作參考吧!
祝看到這裡的讀者幸福!
如果有俺家給您墊背,您還是不幸福,我得說,這絕對不是或者至少主要不是房子的事兒。
您要是信任我,人生肆S店招生的時候,您就報個名,我向毛主席和您保證,將幫助您極大地提升您和您家庭幸福感。
您要是覺得我在胡說八道,您既可以舉報我惡意欺詐,同時別忘了抓緊買房。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觀點:房子本身不是剛需,但是有其他幾樣東西是剛需,例如婚姻、教育,而傳統觀念將房產與婚姻繫結,造成房產剛需;學區制度將房產與教育繫結,造成房產剛需。有人說,人生大事都與房子息息相關,導致買房成為了人生無法逃避的必選課題;但也有人認為,買房與人生並無直接關係,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樂趣並非用一套房子體現。對此,你怎麼看?我們買房到底在買什麼?
回覆列表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中國,房子的確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買房其實是在買生活方式,說嚴重點,買房就是在買人生。
“房子是用來住的。”這是買房的最基本動機:居住。區別與租房,選擇買房意味著你選擇自由且穩定的居住空間。在歐美很多國家,法律高度保障租房者的利益,一套房子可以租很久,而且房東不可以隨便把租客趕走。
但在國內,在租房市場尚未完全規範的現在,租房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買房不僅能獲得自由的居住空間、專屬的居住權利,在心理層面上也能獲得對城市的歸屬感和生活的存在感;
其次,買房等於投資。錢存在手裡是資源的浪費,只有把它投資出去才有盈利,有房的人,不光能安定的生活,如果遇到什麼事情,大不了賣套房,所以說,房子才是最好的投資。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