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陳132636111

    兄弟姐妹還會給來給去的,朋友就免了。今年我只出不進了,因為兒子考上公務只上班了。估計壓歲錢這一項開支五千左右。

  • 2 # 宋家二哥

    一、第一次帶小孩到沒有小孩的家裡去,假如對方給我們家的孩子二百元,待來年我們就會給他的孩子四百元。

    二、第三年就是相互交換一下,主要還是逗孩子高興。

    三、給孩子壓歲錢,也要有度,也要適可而止,千萬不能讓孩子有攀比性。誰給的多了?誰給的少了?以免給他們心裡上,造成負面的影響。

    大人給小孩壓歲錢,最好是分開給紅包。為什麼?有一次我和老伴把給外孫的壓歲錢裝在一個紅包裡,等他給我們拜完年以後,他姥姥沒有說明這個紅包,是我們兩人給的,就直接把紅包送給他了,待他給我拜完年以後,反而說:“我姥爺還沒給紅包呢……”弄得我非常尷尬。

    給小孩子壓歲錢,是華人過年的一種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革,希望這種習俗有所改變,獎優罰劣(學習)也是一種激勵方式。

  • 3 # 小笙常談

    還是麻煩點給利是吧!〈不就是多個精美的紅封套)

    我們眼裡不應只看到利是封裡裝的錢(數目多或少),以前我常聽見大人派利是時乾脆說,小小心意不足掛齒,只是張紅紙(只強調心意,不在意錢)。

    應看到小小利是封內蘊藏著來自對方虔誠的心意與祝福,祝福沒人怕多。(互換紅包雖說收的其實也是自己的錢)。但在孩子眼裡就不一樣是鄰居給的,多收一次多一次樂呵,多得一份來之外界的友善。即使大了明白了什麼回事,想深一層為什麼他給我而不給別人,實際上還是加深了兩家的情誼。

    如果說給來給去和沒給一樣,多麻煩乾脆免了。一年只一次連這點麻煩都怕,以後真要考慮見面的招呼是不是也該免了,打完招呼不是更什麼都沒有?

  • 4 # 熊貓媽咪丫

    每年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為了避免尷尬,大多親戚家,我乾脆不帶小孩子去,自己去轉悠一圈就行,省的人家沒孩子還得給紅包,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不帶孩子去人家也就不用給壓歲錢了。但是老公的小嬸,不管孩子去不去,只要我們去,就給孩子200紅包,也挺不好意思的,後來她家姑娘有孩子了,我給小朋友600、1000這樣,也得給人補回去嘛,有句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今年依然不打算帶小朋友去,但是還是得給她家小朋友準備500紅包,不多,一份心意。

    還有一種情況,表妹家兩孩子,我家一個孩子,有這種情況的應該很多人吧?我們也不是每年都見,今年可能也見一下,期初想都有孩子紅包就免了吧,省的互相給不知道給多少合適,後來想想,孩子拿到紅包時候的欣喜,就準備吧,準備多少心裡實在沒底,考慮到不是每年都見,兩個孩子每人500,就圖個孩子開心吧。

    還有小叔子家的新生兒、剛結婚的侄女、上學的侄子。。。。。。過年最大的開銷莫過於給孩子們的紅包。

    過去過年大人小孩都開心,如今過年,大人勞累,小孩開心。要是免了紅包,孩子們就少了一份收到紅包的驚喜與開心,所以覺得紅包還是不免的好,互相給嘛,就是一點心意,給多給少量力而行。

  • 5 # 花無聲老師

    給紅包是傳統,還是有點儀式感好,要不就少了點過年的氣氛了,我們完全不用為了紅包金額多少而糾結,多少隨意,關係好的不會計較,這次覺得多了少了下次再找回來,開心就好!

  • 6 # 太極寄暢

    一般都會是各給各的,誰家條件好的可以適當多給點,這主要是中國的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祝福,意含身體健康,歲歲平安之意,如果互免,實際上是失去了這種儀式的意義,純粹是一種價值交換的觀念了。

  • 7 # 虎糾英

    建議還是給比較好

    我自己的親生經歷,我和表妹同一年結婚,不過我先有孩子,自從我家有了孩子後,我表妹平時也買東西給孩子,過年還給壓歲錢。

    三年後,表妹也有孩子了,當時我們倆就說反正都有孩子了,就不用再換來換去了。結果過年聚會時,表妹家孩子小還無所謂,我家孩子回家就問我:是不是小姨不喜歡我了,怎麼都沒給他紅包了。孩子很敏感啊,我就跟他解釋一通,但是他覺得還是應該給他紅包。

    後來過十五,我們又聚在一起,給孩子們補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皇宮大門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