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猴78345271
-
2 # 肇俊武
問的地方是科學界,是科學家同仁們所在的共同體,在其中,無論哪位,都恪守和遵奉同一科學規範而行研究,故此,按理,對該問的回答應該是不需要權威、不畏懼權威,還不斷向權威發起挑戰,這一切應當成為正常、平常、日常的常態。
研究中不需要權威。跟在其它地方研究科學和技術一樣,科學界內儘管探索的目標相同,研究則應當是研究者個體自行、自由、自主的活動,與同仁可能掌握著大體相同的既有資料和理論,但有權以不同於任一同仁的視角進行獨立的分析,並有權拒絕任一同仁的合作和干涉與干擾,而得出的研究結果,即觀點、結論、理論、思想既可異於任一前人既有的,又可異於任一同仁得出的,並有權拒絕和反對任一同仁的修改和強令與強加,更有權拒絕和反對分享、剝奪、抄襲、篡改自己的研究結果,反正是彼此地位平等、權力同等。
交流中不畏懼權威。何以前述用了"任一″1詞?因為科學界的同仁中有權威,科學的權威、學術的權威,本是用科學和學術的異於眾多同仁的貢獻樹立起來的地位、實力、信譽、威望,但絕非權力,也不可自視為和被視為權力,在科學界進行的研究成果交流中,權威應該是以普通一員自居,置評可能會一語中的,卻不該因位高而發威以至搞一言堂,他人也不會是一言不發、一句不辯,即不會自覺人微言輕而只俯首稱是,反倒是群起向權威頻頻發起質詢,並直言、暢言、盡言其遺處、缺處、贅處、誤處、低處、舊處,總之是座位沒上下、交流無顧忌。
現實中不盡是正常。這已是科學界盡人皆知的事了,界外也多知,令人窒息、扼腕、悲哀,權威不乏以大咖的身份、用官員的職位統一著科技研究收穫的果子、發出的調子,同仁則不乏報以噤若寒蟬,不乏只有"執行"的份兒,這種不正常或稱異化,在科技研究的調查、論證、立題、實施和中期評估、最終評議、結果交流、學術傳播全過程中貫穿、凸顯,可謂威懾甚久、甚大、甚廣,一統著交流、批判、糾錯、修正、同化,更包括研究資源的一統,連成果和榮譽與獎賞也都不乏被統一到權威名下,科學家隊伍的科學素質積澱、科學方法把握、科學精神養成、科學價值體味等趨向於由權威"1人″而非由科學界"1體″羽化而成,所以,才減弱了界內外的認同、信從、尊重、熱愛,甚至被汙名化,科學界的威信才止於不高、威名才止於不盛、威聲才止於不響。
-
3 # 醫林一尹
說句實話,在我的領域裡,有些權威觀點把人對疾病的認識都帶偏了,以致於很多病不僅不是治病。而且是給患者增加更大痛苦,可偏偏說成科學治療,比喻肝硬化腹水腎病水腫,糖尿病水腫住院輸液治療多少不該死的死了,最後說病變了,功能衰竭了,認為是要死的了,什麼糖尿病高血壓終身服藥的觀點就是錯,紅斑狼瘡服激素致股骨頭壞死,讓多少人受害,,就因有些大夫自已治不了,卻給人洗腦一一能治好的是騙子,誤導了大眾,患者不知真相,這便可成為庸醫殺人無罪的理由。還有艾滋病,若有人說有方法,那他就會說你吹逼,在他們眼裡專家最牛,在我心理,有些專家水平真tmd不如我,不知是怎麼上去的,上去就上去,可他卻代表中醫,又無能,結果讓人不僅瞧不起他本人,就連中醫也因他背黑鍋。關鍵時刻還是應該請有水平的中醫出來,既解決了問題,又為中醫爭光。現今坐在臺上的未必就是有本事的專家,而坐在臺下的未必就是是差的?如果不改變現狀,怎麼讓醫學進步?什麼時候不因權威觀點的障礙、什麼時候可以不以貌取人?讓各個領域裡湧現出優秀的人才。
-
4 # 鑫時空剪輯
科學當然需要權威,但是所謂的權威並非指的是某個人,或者某個條款。科學的權威就是真理。
沒錯,科學不應該被統治,但是脫離真理束縛的科學恐怕會背離它應該去往的道路。科學是幫助人們發現自然,理解自然的橋樑,而並非是以“科學”之名進行精神統治的策略。
但是值得人慶幸的一點是,科學將永遠與真理站在一起。好比哥白尼當時“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的日心說,遭到了多少人的質疑與迫害?而最終真理閃光的地方,就是科學之真相到來的地方。
現在的一些權威磚家確實很惹人厭煩,而如果試圖打破常規並正實真理,並非空有一身勇氣方能成事的。
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在靈遁者書籍《變化》中作者這樣寫道,你贊同嗎。寫道:愛因斯坦那麼偉大,還有人質疑他的理論是有缺陷的。這好嗎?這沒有什麼不好,因為權威對於科學來說不需要。科學不需要統治者,宗教時代已經過去。再不會出現哥白尼和伽利略式的迫害。也希望不會出現牛頓式的權威。這裡說的牛頓式的權威,是指牛頓支援光的微粒說,導致光的波動說一直抬不起頭。從胡克,波義耳,惠更斯,菲涅爾,馬呂斯,直到托馬斯楊的衍射實驗的出現,才使得牛頓的支持者開始重新審視光學的研究。後來再經過赫茲,普朗克,愛因斯坦大家才發現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所以從歷史發展來說,好的科學環境應該具備以下兩點要求:一是環境寬鬆,允許討論和爭論出現;二是勇於給新聲音新臺階,不懼怕問題,不論資排輩。執政者需要經驗,但對於科學家而言,創新就是要提出新問題,打破舊的經驗思想習慣。你如果細心觀察的話,大多數做出偉大科學理論創新的人,80%是在40歲,甚至30歲之前完成的。這隻說明一個問題,思想的活躍性對於研究來說,至關重要。
回覆列表
科學界的權威是`幹’出來的,不是`樹’起來的,尚且科學也在與時俱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權威皆不能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