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收藏家雜誌
-
2 # 壹豐堂
要了解瓷器,必須知道瓷器的專業術語。以下就是瓷器鑑定的專業術語
硬片:俗稱書畫為軟片,瓷片為硬片。
反瓷:沒有上釉的瓷器。
雕瓷:經過雕刻的花紋凸起的瓷器。
刻瓷:採用鑽石刻刀刻劃陰紋花的瓷器。
開光:在色釉或密繪的幾個部分留有似視窗(長方形、菱形、圓形等)的白地,在白地內再施以繪畫的瓷器。
開片:在一色釉瓷器的釉上出現或粗或細、或長或短的裂紋,是窯工為美化而故意製作的。帶有開片的釉料是一種專門的配方,即瓷器燒成後,在逐步降溫和出窯後,收縮不同步,形成開片。
冷紋:一色釉或彩繪瓷器,出乎窯工意外的在釉上出現的短而極少的裂紋。是受冷空氣襲擊,自然形成的。
魚子紋:一色釉瓷器,在釉表出現極細碎又很像魚子的裂紋,這也是窯工為了美化而製作的。
火燒紅:瓷器露胎部分燒出來的鐵質紅色。在永、宣青花器中最突出。
螺旋底:瓷器底部形成的螺旋紋。此現象在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器表現上最突出。
沙底:瓷器底部不上釉而露胎的。
刀切底:足部是方稜leng,如刀切一樣。
泥鰍背:足部是圓形,如泥鰍背一樣。主要見於雍正朝前後。
翻身:指瓷器的底部。
支釘:帶有幾個錐形的窯具支燒的瓷器。出窯後將窯具取下,釉上出現的錐支痕跡。
淡描:雙筆描繪的花紋。雙描輪廓,一般多見於青花器。
彩頭:就是彩色。
蚯蚓釉:瓷釉上出現像蚯蚓在泥中行走過的痕跡。宋鈞窯有此紋。
金絲鐵線:瓷器上的紋片(哥窯紋)有的是黃色,稱之為金絲;有的是黑色,稱之為鐵線。
紫口鐵足:口的部分是醬紫色,足的部分是黑色的瓷器。為宋哥窯器的特點。
一道釉:純一色釉的瓷器。
奶釉:白釉的色澤如牛奶般豐潤。特指宋代定窯器。
裹足釉:瓷釉包足,足部不露胎。一般為支釘燒法。
垂釉:瓷釉流垂到足邊,像濃液下垂的形狀。一般表現在紅郎窯。宋代有一種黑釉碗,也有此現象。
串煙:燒造時受煙燻,釉上出現黑斑。
縮釉:燒造時由於胎病使瓷釉收縮,出現小的洞。
棕眼:與縮釉一樣,但洞更小一些,像針眼一樣。
橘皮釉:瓷釉脹得像橘皮一樣。
浪蕩釉:瓷釉像波浪蕩漾的樣子。
吐沫釉:燒造時,器身釉內發生的小氣泡像吐沫一樣。
珍珠釉:高溫色釉中的特殊品種,具有淡雅素淨、顆粒凸起的藝術效果。
蕎麵地:瓷釉表面由於燒造時從胎骨中發泛的極密極小的黑點。與和好的蕎麥麵的黑點極相似。
燈草口:帶色釉瓷器由於口沿釉薄出現像燈草一樣很窄的白邊。
蒼蠅翅:郞窯綠釉的片紋內間斷有一片一片的銀色閃光,很像蒼蠅翅。
糟坑:窯變一類的瓷釉。開片很細,使用年久後,有的開片內小釉塊斷斷地脫落下來,形成遍身的糟坑。
發愣、二愣:鑑定斷代在初步不能解決時,提出疑問的含混語。
發呆:不俊俏的意思。在鑑定瓷器造型時的習慣語用。
死板:不流利,鑑定瓷器上的繪畫時常用此語。
發涅:不大光亮,鑑定瓷釉時的慣語。
發悶:不漂亮、不鮮豔。鑑定釉、彩時的習慣語。
崩:口部或足部有碰傷,尚沒有出現裂紋的稱崩。
錦皮光亮:對於年代久遠,藝術較高,彩釉鮮豔,不上彩不傷釉的器物的一種讚語。
鬼頭:俊俏的意思,與發呆是互相對照的兩個方面。
火頭:釉彩很鮮豔或繪畫很熱鬧常用此語。
手頭:胎骨厚的器物常說手頭重。胎骨薄的東西常說手頭飄。
有充相:複製的器物和舊的差不多。如不細心觀察研究就能充當舊器。
落彩:應該加彩而沒有加彩。
落釉:帶釉瓷器有的部分忘記塗釉。
白釉澀胎:明代弘治窯常用一種燒瓷工藝,即掛釉時將先設計好的龍紋預留出來,不掛釉,燒成後以自然的胎色形成龍紋,另有一番裝飾特色。
蛋殼:形容瓷胎薄得像雞蛋殼一樣。
衝口:口緣上胎釉碰傷出現的裂紋。
雞爪紋:瓷器的腹部或底部碰傷,形似雞爪的裂紋。主要出現在瓶、罐的地底部。
夾扁:圓形瓷器在燒造時發生變形,出現了不圓的現象。
翹楞:燒造出窯後器物出現的變形不正的現象。
重皮:經過碰傷。足內外或口內外出現的似乎將要脫皮的現象。
破泡:瓷釉中的氣泡經過長期使用,泡破碎。劃傷瓷器表面被硬性鋒刃物刻劃過而出現的傷痕。
失亮、傷彩:瓷器表面經過軟性物長期的擦ca刷而失去了原來的光澤。
剃頭:將瓷器口部的殘破處截去磨光。
修腳:將瓷器足部的殘破處截去磨光。
露骨:瓷釉下垂,釉薄部分露出胎骨。
回覆列表
瓷器從商代出現延續到如今。經過不同的時期發展,逐步發展出幾十種顏色釉瓷器品種,再配合不同的器物形態,可稱得上千姿百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社會精神層面的發展。總的來說,顏色釉瓷器的形成與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兩種型別。
兩個種類
檸檬黃釉碗 晚清內務府總管慶寬家族舊藏
青瓷是以施植物釉為主;色調則是含鐵原素高的瓷泥的顏色,以及焙燒時由於“串煙”形成不同的顏色。另一種就是以金屬礦物做釉料,施在坯胎的表面,入窯焙燒過程中經過氧化還原,金屬元素表達出的顏色,這種情況形成的顏色則與胎泥的顏色無關。
宋玳瑁斑建盞
早期瓷器所施的金屬釉中,致色元素主要是鐵。由於鐵礦的豐富並且元素自身具有1200℃左右的偏低的還原溫度,所以一般窯型都能較好的燒製,也相對好控制:北方窯多燒造大缸、大罐類似缸瓦胎的儲藏器,可以燒出黑色、褐色、茶葉末色的品種;南方各地燒造黑釉則以小件為主,這類以江西吉洲窯、福建建窯最為著名,其中燒造的兔毫、油滴、玳瑁斑、樹葉貼花、剪紙貼花等品種的杯碗,如今看來有很多都是黑釉中的精品。
吉州窯 木葉貼花瓷片
樹葉貼花、剪紙貼花品種是如何燒成的,始終是個不解之迷。經考查再與制瓷老工匠們探討後得知,樹葉貼花是先將樹葉風化後形成經脈,將其蘸上白釉貼在碗內所需花紋的位置,再將樹葉揭下來,白釉紋飾會留在碗壁的內側,最後施黑釉,入窯焙燒後形成黑地白色樹葉形的紋飾,剪紙貼花的工序也是如此。
油滴、玳瑁、兔毫的形成完全是胎泥中的鐵原素與釉料的鐵原素所含的比值數量不同,在焙燒過程中氧化還原時的收縮比不同,會產生氣泡,油滴是“氣泡自釉中出現的痕跡,以此為中心由三氧化二鐵結晶而成”現象;玳瑁、兔毫也是鐵原素在焙燒時各種礦物在溫度的作用下發生變所形成現象。
油滴建盞瓷片
銅紅釉自古至今都是最難燒製的,在高溫燒製時控制它非常難。因為首先這一品種需要較高的燒製溫度,再以極佳的氧窯內環境氣氛才可燒成。但當時的鈞窯所用窯型為饅頭窯,窯型小高度不夠,火的流速很快,在升溫時會造成氧分不足,無法達到還原時所需要的溫度,很難造成銅紅釉所需的溫度與氣氛,也就是說窯型與銅釉相剋,無法達到統一,因此我們見到鈞紅瓷器非常少。到了元代末期就已經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紅一件”的說法。
明永樂龍泉釉纏枝牡丹紋梅瓶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第二類是江西景德鎮燒造的顏色釉瓷器。在經過窯爐改造創新之後,當地可以運用自如的按不同溫度配製不同的釉料,使生產成本降到最低。比如不理想的窯位則燒無釉的素胎瓷器,以保證成功率,再施低溫金屬釉,二次進爐燒造。
明永樂 紅釉梅瓶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
明弘治嬌黃釉、清康熙素三彩、雍乾孔雀綠釉、茄皮紫等都屬此類形,施的是低溫鉛釉。而在可控區域內則可燒造出大量高溫顏色釉。如明永樂的翠青釉、宣德的寶石紅釉、清康熙的豇豆紅、郎窯紅、雍正、乾的天青、祭藍、茶葉末釉等數不勝數。顏色釉、青花、釉上彩這三大品種並駕齊驅,景德鎮才有了世界瓷都之美稱。
明宣德 鐵紅釉侈口碗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
顏色釉瓷器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瓷器品種,到今天,已經走過了4000多年的光景。前3000年左右只是能夠生產它,期間的誇度對於如何提釉色的高產品質量,單從影響並不顯著。從兩晉到宋元全國眾多的窯口,雖然也有精品,可稱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千年不變的窯型,對火的控制力不夠,這一關鍵制約了瓷器品質的提高。
明宣德 紫金釉小碗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
到了元代末期江西景德鎮為燒青花瓷器而做了二項重大改革創新,一是新型窯爐的相繼出現,對火的控制力加大,窯工稱為“抓住了火”,更多的精品瓷器繼而出現;第二是“二元配方”的應用,提高了胎泥的硬度,大件器物可以順利成形。這兩項改革,使得瓷器在胎泥、釉料、拉坯成型、燒窯等核心技術得到了飛躍,瓷器才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中國才有了瓷之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