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娛樂圈不放假

    上世紀90年代,一部《宰相劉羅鍋》掀起清廷劇的第一個高潮,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劉羅鍋”並非是羅鍋,真實的劉墉也並非同和珅一輩子對著幹,倒是在書畫上為歷史留下瑰寶。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康熙五十八年(1719)生於山東諸城(今屬山東高密市)。他的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的進士,祖父劉棨是康熙年間有名的清官。

    父親劉統勳是乾隆朝前期極受重用的諍臣,是以漢人身份出任首席軍機大臣的第一人,其地位之高、兼職之多,堪與後來的和相提並論。自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至劉墉的侄孫劉喜海,劉氏家族共出了35位舉人、11位進士和2位大學士。

    劉墉在從政時,首先並非是宰相,其次,他並不是與和珅水火不容,相反,劉墉的處事圓滑堪稱一絕。民間傳說大多將劉墉說成是出身平凡的學子,有的影視作品甚至說劉墉家境貧寒

    乾隆四十七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當時和珅炙手可熱,劉墉“委蛇其間,唯以滑稽悅容其間”。這表現了劉墉為人和為官的另一面:按照官場的規則做事,應付上級,對同僚圓滑趨避。嘉慶帝即位後,劉墉繼續受到重用,並參與扳倒和珅。

    應該是劉坨子,而不是劉羅鍋

    電視劇中說劉墉是羅鍋其實是笑談而已,清朝選取管理注重儀表,如果劉墉真是羅鍋是不可能進入官場的。雖然說電視劇中的劉羅鍋是笑談,但是這一稱呼也並非空穴來風,史書記載嘉慶皇帝稱呼劉墉為劉駝子,當時劉墉已經80歲了,駝背也屬自然。

    清代選官取士,向來以“身、言、書、判”為標準。這四條標準中,“身”居首位,要求五官端正、儀表堂堂,否則難立官威。如果劉墉是羅鍋,那他面試這一關就過不了。

    當不成進士,還有另外一個入仕門路:應“大挑”一科。這一科只論相貌,如果身體不正、肩膀不平,肯定落選。所以,劉墉即使算不上儀表堂堂,也總不至於身體殘疾。

    乾隆四十五年(1780),劉墉出任湖南巡撫。當時,湖南受災嚴重,民不聊生,貪官汙吏橫行,偷盜案件頻發。劉墉到任之後,多次微服私訪,查明瞭災情和案件實況。

    他一連撤了兩名知縣和一名知州,令官場風氣為之一振;同時開倉賑糧,接濟災民,使百姓暫度難關。他還下令加固城垣,修建倉儲,並鼓勵民間開採峒硝。不久,湖南就恢復了社會安定、民生豐足的局面。當地百姓對劉墉感恩戴德,稱他是“包公再世”。

  • 2 # 老劉搞機

    劉墉,出生在安徽,是劉統勳的兒子更是清朝相當著名的政治家,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再加上劉墉又非常喜歡收藏書,還有毛筆、硯臺等等。可以說他是清朝非常有名的一位大臣,甚至民間還有人稱他是清朝的包青天,公正無私和心繫天下百姓便是他的特點。有一天上樓,皇上看劉墉弓身爬樓梯的形象很好笑,就出這樣一個謎說後輩比前輩高。這是難不到劉墉的,他隨口就說出羅鍋。皇上很高興地說,你就是羅鍋!劉墉立刻說,謝皇上隆恩!因為皇上的親口說,在以後劉墉不羅鍋也是羅鍋了。雖說是一個笑話,但劉墉確實有這樣的名稱,但當時他已有80多歲了,駝背只是衰老的象徵,根本不是非天生的。

  • 3 # 黃蜂二師兄

    可以負責任的說,年輕時的劉墉不是駝背,因為清朝律法對官員的儀態有嚴格規定,別說是駝背了,就是京考卷子上有個墨點都算零分,但是由於他平時說話喜歡前傾,加上長年伏案閱讀書寫,導致中年以後開始駝背,嘉慶帝叫他“劉駝子”。

    說起“羅鍋”還有個故事,乾隆賜他一首詩逗樂: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難得見日月,側身才可見青天。御賜的劉羅鍋還有賞金呢!劉羅鍋服務了兩代皇帝,活了85歲,為官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終能壽終正寢!

    劉羅鍋的曾祖父就是進士,祖父也是有名的清官,其父親做到軍機大臣,劉羅鍋三十歲才靠父親的關係參加會試和殿試,五年後外放地方做官達20年,為官清廉,但是升官回京後,卻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深知官場險惡,對和珅不依附不明鬥,裝聾作啞,乾隆對他又愛又恨。

    電視裡劉羅鍋與貪官和珅鬥智鬥勇,與皇上巧妙周旋,為百姓除疾苦,歷史上的劉羅鍋卻是一個官場滑頭,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提高兒童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