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農村一布衣

    我們這兒說喝水是:喝fei,還有你像下午說成hengheng,早晨是清起來等等吧,反正我們這兒的方言很搞笑的。

  • 2 # 高姓視界

    閩浙特有,其樂融融的福鼎桐山家鄉話!

            我的家鄉是福鼎,桐山是城區所在,當地的方言謂之″桐山話"。但由於福鼎位於一個閩浙交界之處,自古與浙南的平陽、蒼南等地多有親戚走動或商貿往來。兩地一衣帶水的,各類風俗習慣相融相近,因此,桐山話、閩南話也都是主流話語而日常通行。或會講或會聽懂,就這樣奇葩而和諧地互動使用,也算是地方的一種特色現象。

            至於福建本省各鄰縣的柘榮話、壽寧話、福安話、霞浦話等,交流時雖然有些費點勁,但連聽帶猜或者語速慢點,說起來意思也能入耳!隨著開放搞活的流通與接觸的益發頻繁,周圍地域性的鄉音覺得也並不感到生澀,會話中保持各腔各調,天馬行空,連猜帶蒙的反而變得樂趣無窮!

            平常進家走動時,主人一般都會熱情地首先說:"茶呷一杯!″,也就是"喝水″的意思。我們這一地域都是歷史產茶區,招待客人不泡點茶葉入杯,會顯得禮數不周的!當然,有時茶葉接續不上時,冰(紅)糖或白沙糖也是可以的!至於用蛋酒以待也是一種風俗形式,將擇時容後另篇專敘。

    家居生活嘛,老百姓也不分什麼白茶、紅茶與綠茶,都是用自家曬制的陳年茶!茶色區分、品茗講究那是文化人做的事!

            抓一把陳年家茶在手,稍用力嘎嘎地會酥乾脆響,自然地聞到氣味格外芬香,彷彿嗅到Sunny的氣息,彷彿感覺出家鄉大自然的泥土清新!

    趁著茶水冒熱之機,少不了方言起家話切入此行的主題來。杯裡茶葉在開水中滾燙著,漸漸飄浮散開片片,茶汁變得越來越褐色濃濃!期間,在主人不斷地遞煙送茶添水,無形中拉近了彼此情誼,小鎮生活就是這樣一代代日復一日、平淡無奇地鋪展著。。。

    另外,在沒有紙菸的年代,老一輩流行抽旱菸或吸水煙。而且,街頭巷尾相遇都會方言一句:"呷了沒!",其實也沒什麼特別意思,就是習慣性禮貌用語,即"吃過了沒有"的意思,是否跟過去缺吃少穿有關?至於起於何時就不得深究了!

    2019.4.6清明後

  • 3 # 懶錘

    還記得小時候的地下水真好喝,夏天喜歡壓井拔涼的水和! 現在工業汙染大政府部門經過10多年的無作為 終於 現在的井水 需要用淨水器喝水了!現在煮開水上面漂白沫子! 現在喝水都是要花錢的! 希望以後別得病。看不起啊!

  • 4 # 梨鄉探花

    “喝茶!”我的家鄉在蘇魯交界處,現在的鄉村裡,中年漢子,老年阿姨聊天及待客時,提及“喝水”,依然習慣講“喝茶”,而實際上水杯裡並沒有一片茶葉!

    我曾問過一位同宗的老學究,這種“茶文化"的由來。

    老學究笑言,把“喝水"作“喝茶”的歷史可謂久矣。明朝立國後,天下初定,百廢待興,物資匱乏。從唐文宗開始實行的茶葉專賣,在明初更是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私運者要冒殺頭的危險,從1398年發生的“歐陽倫案"便可窺見一斑。

    駙馬都尉歐陽倫,是朱元璋愛女安慶公主的丈夫。其仗著是皇親國戚,動用公車,私販茶葉,牟取暴利。此案最終驚動了皇帝,歐陽倫被處以極刑。因而那時的北方地區,喝茶確屬達官貴人的專利,平民百姓只能喝水。說"喝水”為“喝茶",只是待客之道,讓客人有被尊重的感覺。以後慢慢延伸開來,不管是居家生活,還是田間勞作,“喝水”都講成"喝茶"了;同樣,水碗裡,瓦罐內,並沒有一片茶葉。

    這類“茶文化",從明朝的大移民便可得到佐證。

    元朝末年,由於戰亂,中原、兩淮地區人口流失嚴重。從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明朝政府組織了多次人口遷移。為防移民中途脫逃,官差都把他們用繩子串著押送,如需方便者,要解開手上的繩索才行。時隔千年,儘管綁縛雙手的繩子需穿越到大明才能尋見,但"解手"一詞仍在移民後人中廣泛使用;而“喝茶"也如影隨形,雖說“茶葉專賣”早已成為老皇曆了,而西湖龍井丶黃山毛峰更是飛入尋常百姓家,茶葉象徵尊貴身份的外衣不復存在,但移民後裔“痴心不改",仍然"執拗"的把“喝水”稱作"喝茶",成為別具特色的文化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腿毛越來越多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