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簾內書生

    日本,主要是老齡化引起的,其實只要能工作,生活質量都可以的,老了,不能工作才可怕。其他沒有你們想想的什麼底層中產的

  • 2 # 大方妹幾

    日本中產階層最為龐大的時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期。那時的日本自認為有90%左右的國民是中產,即所謂的“一億國民皆中產”。

    1960年,日本政府啟動為期十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國家經濟發展的第一目標是實現全民收入增長,透過收入增長來帶動國民經濟總量的增長。“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目標是“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8%,人均國民收入年均增長6.9%”。具體措施包括政府加大對公共事業投資、產業升級和產業重組、扶持中小企業、重視教育與振興科技、提高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等。

    收入倍增計劃實施的第七年,日本即實現了國民收入翻番。1968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到1973年,日本人均實際國民收入已增加了2倍。與此同時,日本社會的貧富差距顯著縮小,基尼係數從1960年的0.4下降到了1970年的0.256,國內工資差別縮小,勞動收入佔比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

    在人均國民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時,收入分配得到顯著改善,造就了“一億國民皆中產”的社會。許多學者認為,日本龐大的中產階層是自發形成的,沒有國家干預的力量。是日本的終身僱傭制度和年功序列工資制度促進了工薪階層的平等。

    其實開啟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對收入分配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二戰”以後至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在凱恩斯主義的影響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大力推進“福利國家”建設,社會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與此同時,勞動收入所佔比重顯著提高,資本收入所佔比重不斷減少,但經濟增長也非常的迅速。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後,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社會福利被大幅削減,西方發達各國貧富差距開始逐漸擴大,經濟增長也日趨緩慢甚至是停滯。

    上世紀50年代,日本確立了“全民皆保險”、“全民皆年金”的目標。日本從1955年開始就有了向全民皆保險體制過度的具體安排,1956年12月成立的石橋內閣把國民皆年金和國民皆保險並列作為其重要措施的一項內容。日本在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時,擴充套件了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養老保險金,提高健康保險付給率。1960-1970年,日本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平均每年增長達18%。

    社會保障水平的大幅提高,顯著改善了日本社會的收入分配。然而,正當日本即將邁入福利國家門檻之時,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西方國家爆發了“石油危機”。在新自主義的影響下,日本政府對社會保障的態度趨於冷淡,在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對社會保障的逆風,進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縮減社會保障支出,縮減國家責任,貧富差距隨之擴大。

    隨著社會福利的削減,貧富差距不斷地擴大。日本已經從“一億國民皆中產”的社會變成了“M型社會”。中產不斷萎縮,少數擠入了上層,更多是墮入了底層,低收入階層大量膨脹,連平均收入都被拉低。

  • 3 # 拉胯市民李先生

    宏觀:日本自身發展的極限(上不去了),國際競爭加劇(有人挖牆腳)。微觀:思想比較保守(進攻心態弱),社會誘惑太多(花錢的地方多)。日本的“中產”,絕大部分是サラリーマン,就是工薪階層,是出賣勞動力的人群,勞動力無法積攢,等你老了就沒了勞動力,雖說日本的保障制度不差,但要維持高生活水平,養孩子,那也不輕鬆。因此哪是什麼“中產”?就是工資比較高的打工仔而已,賺到的工資也攢不下,因為資本家又用較高的什麼生活成本給拿回去了。日本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安樂窩,樣樣好,但也是囚籠,困住了大多數人。

  • 4 # 光明使者231182166

    謝邀回答。一般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傳承都希望家族永旺,立世不衰。一個人的血脈傳承其他人照樣希望血脈傳承,形成了一個個看不見的小山頭互相間形成互相隔離值不得為他山之石而低頭,石頭山堆多了自然形成日本的中層階級走向低層社會。沒有共識,掏心窩子的話到最後終有一場空的下場,很正常。

    再努力不能互相借鑑,互幫,互助,互補,互重,互赴雙贏均不可迎得永世傳承的真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小型養豬場需要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