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脆蘿菠

    不是敢和不敢的問題,而是所謂道統的問題,也就是合法性問題。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前者為大。朱元璋承認元朝合法性,認為大明繼承於元朝,康熙認為大清繼承於明朝,道理是一樣的。

  • 2 # 可可潘琴

    班門弄斧。淺薄之見。之前受邀已經回答過類似的一個問題。之前回答為什麼說李世民殺兄斬弟讓蔚遲敬北去見李淵。是因為殺兄斬弟乃亂倫之事。他親見李淵不能是因為古禮人論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殺兄斬弟亂倫,李淵必殺他。他做兒子不可逆忤。對李世民的萬事俱備只欠父親禪位了。所以做兒子幹不了的事兒,大臣,兄弟可以所以蔚遲敬北就威脅了李淵讓他禪位了。二兒子己經殺兄斬弟了自己去見父親就有逼宮軾父之實意史書上就有把柄。原來就不是正統再軾父天理難容。所以在當時有蔚遲敬北逼宮動手比他好。殺了謀犯蔚遲死,不死封太上皇皆大歡喜。今天問題類似故回答如此。

  • 3 # 秦右史

    李世民想要上位登基,擁有天下,必須具備正統性、合法性與程式性,來路不正必遭非議。

    傳統儒學的政治理念和文化思想有一套隱形規範,正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說,人須申之以孝悌之義。所謂孝是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是指兄弟姊妹的友愛。

    李淵斷不能殺

    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在古代非開國時代,如果一個不孝不悌的人,如何能做得了皇帝,也就是如何算是有德呢?殺紅了眼的李世民,要說敢不敢殺父親李淵呢,那當然是敢的。

    然而,殺伐上位,正統性、合法性與程式性皆不可能具備,因此李淵斷不可殺,不是因為親情,而是要考慮到後續影響。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不悌之錯已經鑄成,無可挽回。此時對他來說,自己必須達到登基目標,而最好不傷害父親李淵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畢竟,關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死,還可以依賴於朝廷律法,宣佈叛亂被誅,勉強可以安定人心。李淵作為開國皇帝,不僅具有強大的合法性,還有一批隨從勳臣,鐵桿小弟,如何處理當然是棘手的事情。

    殺兄之合法性

    兄弟鬩於牆很常見,殺兄弟卻很罕見。李世民明白,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父親李淵明白大勢已去,封自己為皇太子,步步為營按部就班,然後登基。確實,李世民也這麼做了。

    李世民先是讓尉遲敬德進內宮告訴李淵,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我已經控制了局勢。請他頒佈詔書宣佈兩人叛亂,交付出天下兵權歸秦王,取得了自己反擊的合法性。

    繼位之正統性

    其次,李世民三天後出現,依照北族風俗吮父親之乳作秀,表示父慈子孝,親密無間。然後,讓李淵策封自己為皇太子,總領朝政,獲得了一定正統性。

    名不正則言不順,李世民安插親信多人在朝廷核心部門,控制了朝廷運轉,不到兩個月,就已經沒有什麼隱患了。同時,還對太子齊王舊部採取容忍措施,並不追究,安撫了朝臣之心。

    登基之程式性

    最後,兩個月後的九月份,唐高祖李淵宣佈自己要做太上皇,退居深宮內苑享福。

    李世民推辭兩次之後在顯德殿登基,改元為貞觀,成為皇帝,尊重了程式性。李淵偶爾參加一些飲宴和儀式性活動,退出了歷史舞臺。

    結語

    從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兄殺弟,到善後事宜的處理過程可以看出,他非常具有智慧和手腕,心思縝密,隨機應變,不驕不躁,可以說做的非常漂亮。

    李世民根據具體情況打破規則,事情發生後又能尊重規則,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技巧能力,應該也是他成就盛世和開疆拓土的原因之一,貞觀長歌一首流傳千古,後世稱頌。

  • 4 # 文章匯

    殺兄弟是想當皇帝,不殺兄弟他就得被兄弟殺。

    不殺父親,要籠絡人心,安穩李淵手下的人,好為其所用。也不想背上弒父的罵名

  • 5 # 西門町的早晨

    李世民弒兄上位,靠的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陽謀,用現代思路無法理解,老李家現在的史料記載有鮮卑血統,逐步漢化的過程,後來的開疆拓土打天下主要以西域諸國的戰爭,恢復兩漢以來對西域的統治為背景走入盛唐。 歷史沒有真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30歲小白,想學習程式設計,可行嗎?先學習哪種語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