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煙花夜梨花月

    現在大熱的《都挺好》,就完美的詮釋了一部分這個問題。

    從小就缺愛的蘇明玉,因為父母的偏心,她在沒有愛的家庭長大,受盡委屈折磨。只能自己管理自己,十八歲以後,就自己掙錢養活自己。

    現在的蘇明玉,看上去風光無限,可是她身上我們還是能輕易的就看出她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因為缺愛,蘇明玉就算現在成功了,但她心中還是極度渴望愛的。和家裡斷絕關係的她,在聽到家裡出事的時候,出錢出力,親力親為,在母親去世後,坐在車裡痛哭,在受到蘇明成的毆打後,選擇原諒。這些種種,都是她極度渴望愛的表現。

    缺乏愛,也導致她到了三十多歲,還沒有成家,她從內心渴望家庭的溫暖,但又怕受到傷害,這點從她和石天冬的感情就可以看出來。

    蘇明玉雖然缺少家庭的愛,但她是幸運的,她成為了一個女強人,有事業有本事。

    很多人卻沒有蘇明玉那麼幸運,因為缺乏愛,導致極度的自卑和敏感,這些影響,會跟隨他們一輩子,讓他們在生活和事業上受盡折磨。

  • 2 # 娛樂樂Xb

    首先是缺愛 對於缺愛的理解最常見的就是 單親家庭 或是留守兒童等等~會導致孩子性格孤癖 內向 沒有安全感。孩子的成長環境 條件 教育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 (個人觀點)

  • 3 # 冷魅144568392

    父母彼此漠不關心,直接導致孩子將來冷漠自私。選擇在一起生活就要接受對方的不足,換位思考,想對方不容易,多關心,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這事我們當父母的責任!

  • 4 # 閒人渡舟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對於愛的認知和理解,對於缺少愛,有著他自身的理解。所以不同得家庭,不同的缺愛表現,反映在孩子身上的表現也不盡相同。而所謂缺愛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具體程度,比如說僅僅是冷淡,但是不存在暴力。或者說就是一個暴力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在心理學上,認為人類自出生起,在基因中就奠定了某種基礎的性格特質。如果孩子天生較為感性,那一個缺愛的家庭中,一般來說之後會變得懦弱。但是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有個奇怪的現象。家庭中母親性格易怒甚至暴躁的,感性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懦弱,而父親性格易怒甚至暴躁的,感性孩子往往會表現得蠻不講理有暴力傾向。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現象也會出現兩個極端,一種是極端叛逆,對外界很容易信任和接受,但是對家庭卻表現得毫無信任可言。甚至離家出走之類的。另一種就是變得極端敏感,完全沒有自主意識。這兩種都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如果孩子天生較為理性,往往會把父母的表現作為反面教材,從而在自身上儘量避免出現類似狀態。但在這中間,會出現對父母的排斥和敵視。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會在很早開始對家人撒謊。長大之後往往對家人漠不關心,或者說是逃避家庭。自己組建家庭時,也會對伴侶有著過於完美的期望,是因為潛意識裡會排斥對方有任何類似於自己原本家庭的性格痕跡。

    還有一種另類的缺愛表現,就是家長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孩子主動拒絕被愛。這個看上去匪夷所思,我在實際調研過程中發現,這樣的家庭有個共同的教育方式,就是總希望孩子對父母的付出感恩戴德。比如孩子早上上學,母親每天早起為孩子做早飯,於是母親經常會給孩子說:“看吧,為了操心你,我這多少年都沒睡過好覺了。”又比如給孩子報名輔導,也會說:“為了你家裡花了多少錢了,你要不好好學習怎麼對得起我們?”這些話對孩子來說完全是一頭霧水莫名其妙,因為孩子覺得這些所謂付出,並不是他要求的。對於一些敏感的孩子,就會有拒絕父母愛自己的想法,甚至小小年紀就覺得生活毫無樂趣,最嚴重的會出現自殺傾向。

    重點要提醒的是,缺愛的家庭,往往是因為父母的價值觀有問題造成的,不要指望透過某種方式就改變這種狀態。雖然並不是說所有缺愛的家庭都不能改變,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改變的例項少之又少,完全不足以作為統計資料存在。所以,這種家庭環境下的孩子,最佳的自救方式,其實就是身邊的朋友同學和老師。他身邊的人正能量越多,Sunny面越多,那孩子的自我修正能力也會越好。尤其是大量的閱讀,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培養自身正確的價值觀。依靠改變父母的性格去救孩子,說句心裡話,就我所看到的文獻和實際例子來說,成功的不到百分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好漢服美女?